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4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说到中秋的饮食,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月饼的吧?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吃食,你知道潮汕中秋节有什么传统食物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ndent: 0px;">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潮汕中秋节有什么传统食物 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腐乳饼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腐乳饼是潮汕地区的传统饼类,与广州的鸡仔饼类似,大小适宜,成年人两三口就能吃完一个腐乳饼,所以吃的时候不会觉得发腻。特点是清香温润,咸甜适中,酒香沁人;馅料由猪肉和腐乳做成,饱满而不外漏,饼皮微甜,干燥而不开裂,松脆可口。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糕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在潮汕地区,过去每逢中秋佳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一些糕点供奉月娘,当地人叫糕仔。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绿豆粉为原料,以糯米粉为原料的叫米糕,以绿豆粉为原料的叫绿豆糕。糕仔入口清甜,是潮汕人喜爱的特色糕点。现在的中秋节,潮汕地区市场往往有人专门制作糕仔出售,家里自己制作的相对少了一点,但用糕仔供奉月娘的风俗及人们对糕仔的喜爱没有改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翻砂芋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在潮汕地区,翻砂芋是中秋节的最佳应时小食之一。先将芋头去皮,将它切成比小指略细的条状,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稍凉后中火下过再炸一分钟上色,然后另取炒锅开火,倒入水和白砂糖翻炒,化成浆后下炸好的芋头翻炒,让糖浆均匀地裹在芋头条上就可以吃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林檎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潮汕人中秋节的必备水果除了柚子,就是林檎了。林檎即番荔枝,又名释迦果。潮汕人多称之为林檎。林檎富含果糖、矿物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有水果补品之称。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潮汕豆方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潮汕特色小吃之一。潮汕人吃豆方有两个最传统的日子,一个是中秋祭拜月亮娘娘必备的祭品之一;另一个是结婚时候,要准备豆方供客人享用作为礼物带走。潮汕地区有一个习俗,谁家娶媳妇的时候,都要分送邻居豆条,潮汕话称为“食知”“食甜”,也就是让邻居们知道自家的喜事。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潮汕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拜月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潮汕人称中秋为八月半,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民间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拜月者一般为女人和小孩,拜月一般都在露天场所,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水果、茶酒等奉献给月娘,求月娘保号全家平平安安,家庭和顺,姿娘嫁好安,奴仔读书读欠欠!拜月娘的时候,记得要向月娘许下心愿。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游月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烧瓦塔 燃烟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柴片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时,就将塔内的东西引燃。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柴块分别在村里较为空旷的场地上堆成堆,拜月结束后点燃,火焰冲天。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少数民族的中秋节习俗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蒙古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藏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广西侗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云南德昂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云南彝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云南彝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发显得妩媚皎洁。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仡佬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朝鲜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当明月升空时,请数位被推选出来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后,再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广西西部壮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黎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鄂伦春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阿细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苗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高山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傣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赫哲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布依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布依族人会将偷来的老瓜用红布包好,再一路放炮到缺子女的人家。这家的主人收下老瓜,必须要请送瓜人吃酒消夜,据说这样可以给这家带来子女。对于这被偷的瓜,被偷的人家也不会在意,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收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阿昌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云南省梁河县一带的阿昌族,每逢中秋都忘不了给狗饱食一顿。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相传从前稻谷皆自生自长,而且高大如芭蕉树,人们因此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并把吃不完的稻谷都糟蹋掉了。一天,观音娘娘见人们如此不珍惜粮食,一气之下刮起一阵狂风,卷走了所有的谷子。不久,人们一个个饿地嗷嗷直叫,观音听到狗叫,想到作孽的是人不是狗,于是就朝狗叫的地方撒下一把把谷子,人们把狗撵开去抢谷种吃。一位老人劝阻了大家,并把捡到的几粒谷种播撒在河边的田里,从此代代相传,人们不仅学会了种谷子,还懂得了生活要靠辛勤劳动的道理。为了不忘过去的教训,也为了报答狗讨来谷种的恩德,八月十五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用新收获的大米煮饭喂狗,而后走亲访友,欢聚娱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