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十大传统习俗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4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十大传统习俗

不同地区端午节活动大有不同,比如我国在辽、金、清各朝历史上都有端午节契丹族、女真族和以后的八将士驰射柳、打马球的竞技遗俗。下小编为大整理的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ng>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ng>

1、粽子:自古以来,吃从来不会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这个直截了当的名字咯。

2、端阳:午为“阳辰”,午中的第一个午日,这一时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气,因此也有“端阳”之称。

3、龙舟端午节也是上古时代先人龙舟竞渡形式祭祀节日,来源于族的图腾祭祀

4、正阳端午节中国传入到越南以后,在越南,五初五就称为“正阳”。

5、屈原日:端午也是纪屈原在这一投江日子纪念屈原情怀,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称。

6、解:这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戏,端午食粽叶长短各不相同,解下粽叶长者为胜,因此有“解”之称。

7、夏、五:这个名称就与端午的时节密切相关了,五五日为仲夏之日,过后气温上升,因此得名。

8、重午:古时以地支为纪端午节最初为干支历的五五日,第五即为“午”,双午为之“重”,因此端午节也称“重午”。

9、端:在湘南地区,五五日,户户都会上挂上艾叶,驱除蚊虫,洗身心,古代因蚊虫而感染疟疾的几率非高,而且难以医治,古人这样可以驱除疾病,安全度过夏季。因此端午也称端

10、五:古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食五传统,即:黄鳝黄鱼黄瓜、咸黄酒。因端午一阳气至盛,天气闷热,不畅,因此食五调顺理,健润肺,让脉畅通。

11、是一个非古老的称呼,与龙舟有关,最开始端午节是源于纪念日子越的图腾,而仲夏五五日,既是苍飞天时节,苍,次日阳气鼎盛,因此也被称为

12、沐兰:端午时为仲夏,也是热高发的一个季节,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药,沐浴可去湿除热驱邪

13、浴兰民间有用端午沐浴的风俗,因此端午又称“浴兰”。

14、菖蒲:这个名字由来,也是因为民间风俗菖蒲被认为有驱邪宅的作用,古时端午户户都会上挂上菖蒲,以求泽平安。

15、躲午:古时少地区,认为五为不祥之,因此在端午这一父母都会孩童送至远方亲戚躲避灾厄,因此称“躲午”。

16、地腊道教学术中,一分为五腊,五五日即地,《赤松子历》“五初五名地腊,此日五会于南方三炁丹。”在道教学说里,腊日属良辰吉日,适合祭祀先祖,以求去平安。

17、当五汛:当五汛这个别称,是从古代沿城市流传下来的,在现代上海地区,还保留着这个对端午的别称,五当午,潮汐高涨,因此这个名字也保留至今。

18、女儿节:“五女儿节,系端午索,艾叶、五毒灵符。”往日出嫁的女子在这一都会纷纷回娘家探亲,因此端午节也称“女儿节

19、古人祭奠黄帝、岐伯,相传黄帝询问岐伯,因此有了医术,中医也有“岐之术”的别称,这一民间会用露混合孩童的额上或腹,用以驱邪祈之意,后来到端午也有这样的习俗,这个名字也因此成为端午的别称。

20、:《西湖游览余·卷二十·熙朝乐》: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达到最高,午时尤然,故称之为”。而端午传到日本,也被成为“男儿”,因此阳气旺盛,因此得名。

ng>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ng>

一、端午节龙舟

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屈原投江死去,多人划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五日划龙舟纪念之。龙舟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革命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结彩,来往穿梭,下,情景动人,别具趣。贵州人民农历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以庆祝插秧胜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龙舟纪念古代英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在南方的不少临江地区,每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龙舟竞赛活动。现在台湾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二、端午节粽子

粽子,又叫“”、“”,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包粽子要是用塘边盛产的嫩芦苇,也有用竹的,统称粽叶粽子传统形式三角形,一般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中掺小豆的叫小豆,掺红枣的叫;谐音为“早中”,所以吃的最多,意在读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三、端午节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装饰香囊内有砂、雄,外包以,清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表达爱意

四、端午节馗像

馗捉,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都悬馗像,用以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讲武回,疟疾大发,梦见,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贵妃之香囊皇的笛,绕殿而跑。大则穿蓝袍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吞下。皇喝问,大奏曰: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妖魔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子,照中所见馗捉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贴,以驱邪魔。人们在端阳悬挂馗像,用来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五、端午节艾草

民谚说:“清插柳,端午插”。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都洒扫庭除,以菖蒲条插于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龙船花,制成人形或形,称为人、;制成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用以驱瘴。

六、端午节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游玩一,并在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内吉平安。

七、端午节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书籍说雄能治百毒、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五日饮雄菖蒲,可除百疾而禁百"、"带雄不怕"等俗言。现代科学研究,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八、端午节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大人后第一件大便是在孩子腕、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据说,五色线儿童可以避开的伤害。

九、端午节滚吃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放在儿童的肚上滚动,然后剥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而拯救屈原,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十、端午节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壁虎五种毒。"端阳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人们便在上贴上剪的五毒,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上再扎上一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的良好愿望

ng>端午节故事来历ng>

纪念屈原故事

屈原是战诗人政治,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纪念孝女曹娥故事

曹娥端午节其中一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日不见身体,当时孝女曹娥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

过了十七,在五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继而相传至府知,令度尚为之立,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颂扬。

孝女曹娥,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为晋义所。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在曹娥投江兴建曹娥,她所居住的改名为曹娥曹娥殉父之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节日

纪念大将伍子胥故事

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奔向,助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当时楚平已死,子胥鞭尸三百,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勾践请和,夫差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之,赐子胥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上,以看越国军队”,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身体装在革里于五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节日

ng>端午的禁忌ng>

(一)、阳刃之日,毒攻身。

此日为五初五,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实际上的刃日,这个农历的五,阳刃为凶,本来就是所谓的“毒”,共有“九毒日”,而端午又是“九毒”之首,故称为“毒日”。而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都会自然气候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何况这个时节,也是毒肆虐猖獗的时候;故这一需要在房上,插、插桃技、插菖莆以驱;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或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避邪,保障健康。

(二)、祭祀之日,阴伤身。

端午节的一个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有的地方祭祀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这要包很多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江中,就给死人上一样,而剩下的则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实际上也是一种祭祀供品。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故此日也清明节一样,人为制造出很强的阴,而这些阴,与阳气一样,也会伤害心理身体比较弱质的人;如抑郁寡欢,心情不好,身体痛苦等等。故端午节,是诸不宜的,更不适合上任、搬家、动、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也不适合参加娱乐活动等,而归宁父母,与家人聚才是正确的选择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