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范文8篇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4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关于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范文8篇

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祭祖、祈辟邪,那么一起看看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怎么写吧!下给大分享关于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范文欢迎阅读!

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篇1

端午节

农历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多别称,如:午日重五,五、浴兰女儿节、地腊、诗人节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习俗还是同多于的。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说。恶恶日驱避说,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来,屈原爱国精神和感人,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地位

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篇2

端午节传统习俗

端午节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飞的吉日,以扒龙舟形式端午节的重要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一带仍盛行。此外由阴阳术季节时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据阴阳术,午为阳,重午为至阳。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古人还把端午这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年份,称为“花会”,有“千载难逢花会”之说。夏季是阴阳二相争的时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午纯阳正,为阴邪所惧。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性的一,端午这采的草药防疫最为灵验、有效。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汇聚最辟阴邪以及这草药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浸龙舟、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薰苍术祛防疫等等习俗

端午节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习俗内容细节上的差异。端午习俗要有扒龙舟、祭、采草药、挂艾草菖蒲、拜祭祖、洗草药、打午时、浸龙舟、食、放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中国南方沿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外后深受各人民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覆盖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世界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龙舟

龙舟,最早见于先《穆子传》卷五:“子乘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湘君》中“驾飞今北征,邅吾庭”,“濑浅浅,飞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这即与“舟”暗合,与楚国人物》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五日,谓之浴兰。……是日,竞渡,竞采杂。”。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据当地民歌子融汇而成,唱歌雄浑壮美,扣人心,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又如广东南雄龙船,是在四龙船后唱到端午时止,内容十分广泛。

佩豆

旧时端五妇女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摇,一说即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遗纪》:“江谁南北,五日钗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合、乌、、百兽之形,八。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绒陀,排蜥蜴,又螳蜘蝎,又葫芦瓜果。加以幡幢盖,绣繁缨,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不可胜纪。”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兽,俗以为可以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特色或以编剪而成,或剪彩为,粘以艾叶,佩于发际身畔。端午节习已经有千以上的历史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之。沂公《端午帖子:‘钗辟群邪,晓驾祥’。”又清富察敦崇《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制成小虎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或系于小儿古诗:‘轻’,即此意也。”

端午节时以雄涂抹小儿习俗可驱避毒。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小儿,一借雄以驱毒,二借猛(“”似的额纹,又为兽中,因以代)以邪。清富察敦祟《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间,以避毒物。”除在额、鼻涂抹外,亦可涂抹他,用意一致。西《县志:“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足,……谓可却。”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延缕、长寿线,百索、辟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五色结而成索,或悬于首,或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帐、摇篮等,俗谓可避灾除、保佑安康、益寿延。此物的形制大体有五:单的以五色丝线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系臂,避,令人不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制成小虎粽子、壶樱桃桑葚,以彩线穿之,悬于钗,或系于小儿。”其中唐时,更有廷赐大臣此种物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史?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续命缕分赐百节日以入。”

香包

香包香包又叫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成的,内装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排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扑鼻。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珠。令小儿带之以吸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的雄粉,发展成装有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健身,一般喜欢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娃娃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万如意夫妻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的,如豹子猴子上竿、斗赶兔等。青年人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姑娘很早就要精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前送给自己的郎。小伙子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对象心灵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瘟疫也易流行。加上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这才形成此习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以蠲除毒。”《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五日,竞采杂,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捉蛤 蟆的记载,亦是制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 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 蟆,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 蟆,说是可以消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 蟆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 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 蟆制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之传说。又如湖北于端午“采百”,亦采之俗。采是因端午前后草药成熟,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

端午日洗浴兰是《大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的佩兰,有,可煎沐浴。《九?云中君》亦有“浴兰会沭芳”之。《荆楚岁时记》:“五五日,谓之浴兰。”《五杂俎》记代人因为“兰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蒲、凤仙白玉兰。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大、蒲、桃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

饮蒲、雄黄酒

饮蒲、雄,以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草本植物,生在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花序根茎可做料,也可入)或镂或屑,以冷。”蒲芳香,有爽之感,后来又在中加入雄砂等。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也……而又以雄饮之。”应京《令广义》:“五日用辟邪解毒,用染额胸,无会虺(古上说的一种毒)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料出售,包括雄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后再用菖蒲蓬蘸洒墙壁落、门窗下等,再用小儿鼻、肚脐,以驱毒,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使小孩带有的印记,以用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洒于室内可消毒,饮蒲洒也颇有益。

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篇3

端午节祝福语

1、五五,过端午,粽子,雄黄酒,挂个香囊把所有霉运都赶走,好朋友,发短信希望好事黏黏有。

2、自制几斤粽子,托人到里采了艾叶买了瓶雄黄酒,加上内心的几关怀,作为礼物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3、端午到来飘,祝福深深思念摇。愿你 是健康平安, 是一帆顺, 是快乐如 是幸相伴!祝你端午节快乐!

4、好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祝端午节快乐!

5、粽子功:第一层,粽叶附体,嫁衣功。第二层,糯米,打包功。第三层,鲜肉作馅,功。端午节,祝你到成功!

6、端午节,将来到,送个粽子好,祝你:工作勤奋 事业兴旺 成功。生活惬意 美满。万无忧 好运。预祝: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篇4

古诗

(一)

端午即

·文天祥

五日午,赠我一枝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

(二)

傲·五榴花妖艳

·欧阳修

榴花妖艳。绿垂垂重。

五色。金盘送。生绡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美清尊共。

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

(三)

浣溪·端午

·苏轼

微微透纨,朝端午浴芳兰。流涨腻满晴川。

线轻缠红臂,小符斜挂绿鬟。佳人相见一千

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篇5

端午节有哪些禁忌

1、忌恶日,小孩儿“躲午”

风水习俗中称为“恶”,是不吉月份,五初五端午节又称为“重五”,是恶上加恶,是五中最不吉的一。所以端午节有“躲午”的习俗

2、忌讳最多的一日

端午节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活动就是祭祀先人了,在这里,有很多地方习俗是将粽子丢到里。有些地方的人认为,端午节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心情不好或者是压抑,不然的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一些喜庆的活动或者是搬家、上任、动等等,都是不适合在这里进行,而在这里最适合于自己的家人聚。

3、忌大红大紫的珠宝

红色宝石往往非喜庆,在端午缅怀先人这样的节气就不是很合时宜了。红玺、红宝石石榴、红纹、南红玛瑙等红色珠宝,还是尽不要佩。在中国传统中,紫色是非尊贵的颜色,也总是被看作帝王,能够震慑四方。这样看来,平时佩能量大,端午祭祀的时候,也最好不紫色珠宝

4、小孩子香包不可以丢失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孩子端午节的时候有着佩香包习俗。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是佩香包,那么在这里是不可以丢失的。民间有一个说法,如果当小孩子香包不见了,那么就可能在这一里遇到灾难。而等过了端午节之后,孩子们可以直接把自己所佩香包扔到里,这样就可以避灾。

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篇6

关于端午的诗句

1、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上着。——《正十五夜》

2、桃柳,盈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观失调名《端午》

3、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板,胜读《离骚。——?无咎《齐乐?端午》

4、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

5、独写菖蒲杯,蓬踏初回。——显祖《午日州禁竞渡》

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隆基《端午》

7、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引幽,酌茗开筵。微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

8、灵均死后,是浴兰。彩缕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夏十首》之十

9、彩边还又相逢。怀人问,二千、犹带。骚人洒墨浓。幽要眇,雅调惺松。——以夫《芰荷

10、端午,似为屈原昔冤。——蕃《端午三首》

11、诏始端午,初筵当履。——储羲《大酺得长韵时任安宜尉》

12、我游南宾春暮时,蜀曾系挂猿枝。迷江岸屈原塔,落空祠。——来自于陆游三峡

13、舣彩舫,看龙舟两两,齐发。奇绝。难,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鼓喧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4、好沈醉酬佳节,十分,一分。——?苏轼少年游?端午赠君猷》

15、仙长命缕,端午降殊私。——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6、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软,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7、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冤。——文秀《端午》

18、溪久住思端午,馆驿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隐隐,兽微微。冲突出人齐譀,跃争先退飞。向刚不,果然夺得锦标归。——肇《竞渡

19、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与,无乃谤湘累。——?庄《卯端午》其一

20、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篇7

端午节起源

端午节起源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龙舟竞渡形式祭祀祖的节日。因传说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族的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防疫"尚,把端午视为“恶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据说,屈原于五初五自投汩江,死后为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粽子中,以驱蛟。又传,屈原投汩江后,当地百姓闻讯上划捞救,一直行至庭湖,终不见屈原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就是打捞贤大夫时,再次冒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端午节知识内容资料篇8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内容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馗像,迎、躲午,帖午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龙舟,比武,击,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饮用雄黄酒菖蒲,吃五毒、咸粽子时令鲜果等。

1、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延缕、长寿线,百索、辟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五色结而成索,或悬于首,或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帐、摇篮等,俗谓可避灾除、保佑安康、益寿延

物的形制大体有五:单的以五色丝线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系臂,避,令人不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

清富察敦祟《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制成小虎粽子、壶樱桃桑葚,以彩线穿之,悬于钗,或系于小儿。”其中唐时,更有廷赐大臣此种物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史·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续命缕分赐百节日以入。”

2、香包

香包香包又叫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成的,内装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排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扑鼻。

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珠。令小儿带之以吸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的雄粉,发展成装有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健身,一般喜欢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娃娃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万如意夫妻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的,如豹子猴子上竿、斗赶兔等。

青年人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姑娘很早就要精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前送给自己的郎。小伙子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对象心灵巧。

3、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瘟疫也易流行。加上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这才形成此习惯

4、采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以蠲除毒。”《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五日,竞采杂,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蛤蟆记载,亦是制用。

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蛤蟆,说是可以消清凉、夏无疮疖。

还有在五日于蛤蟆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之传说。又如湖北于端午“采百”,亦采之俗。

是因端午前后草药成熟,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5、沐兰

端午日洗浴兰是《大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的佩兰,有,可煎沐浴。《九·云中君》亦有“浴兰会沭芳”之

《荆楚岁时记》:“五五日,谓之浴兰。”《五杂俎》记代人因为“兰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拂而浴之”。

后来一般是煎蒲、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蒲、凤仙白玉兰。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大、蒲、桃等煮成药水洗浴。

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