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4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那么关于中国人的春节的诗有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诗有些什么,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1、《除夜》
2、《新年作》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3、《岁除夜》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4、《元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除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7、《新年有感》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10、《已酉新正》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春节的风俗有:祭灶,灶糖,扫尘,接玉皇,贴门神,贴春联,守岁,拜年,看春晚,压岁钱。
祭灶:在古代,人们相信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说的好话会给家庭带来幸福,祝福家庭来年。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灶神,请他在上周之后多说些美好吉祥的话。
灶糖:一种麦芽糖,也叫麻糖,很粘。长成条状的叫“关东糖”,长成扁圆形的叫“哈密瓜”。冬天放在屋外,因为天气冷,甜瓜结实,里面有一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酥脆甜脆,风味独特。
扫尘:民间有句话叫“腊月二十四拂尘扫屋”。厨房祭祀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始准备过年了。大扫除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大扫除”,南方叫“除尘”。春节前打扫灰尘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除尘那天,全家人开始打扫屋子和院子,刷洗锅碗瓢盆,拆洗被褥,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实际上,人们用“陈”和“陈”的谐音来表达消灭陈和旧的意志。
接玉皇:旧习俗和新习俗都相信灶神上天时,天上的玉皇大帝在农历二十五亲自下凡,观察人间善恶,预示来年吉凶祸福。所以家家都献上祝福,叫作“迎玉帝”。在这一天,你应该在日常生活和言语中保持谨慎,争取良好的表现,以赢得玉帝的青睐,并为来年带来幸福。
贴门神:起初,门神是用桃木雕刻的,挂在人们周围。后来画了门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传说中的申屠和于蕾兄弟都与鬼魂有关。他们看门,大大小小的恶鬼都不敢进。唐代以后,出现了秦琼和尉迟敬德的门神画像,关羽和张飞的门神画像。每户一个,左右户一个。后人常把一对门神画成武功,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辟邪、消灾、迎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春联又称“门联”、“对联”、“桃符”,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期间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练、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表达美好祝愿,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节期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副鲜红的春联贴在门上。
守岁:中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俗称“熬年”。大年三十从年夜饭开始。这顿晚餐要慢慢吃,晚餐要在元宵时间举行。有些家庭不得不吃到深夜。庆祝除夕是最重要的活动
拜年:春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去亲朋好友家和邻居家拜年,以前叫拜年。汉族人拜年,从汉朝就有了。唐朝以后,非常流行。如果你不方便亲自去那里,你可以用一张著名的卡片来表达你的祝贺。东汉时称为“刺”,所以名片也叫“名刺”。明朝以后,很多家庭都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门
看春晚:综艺节目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媒体文化形式。为中国电视综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式和蓝图。除夕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亲朋好友可以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得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随着电视剧中12点的钟声响起,全家团聚,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在一些家庭,年夜饭后,每个人都不允许离开餐桌。大家吃完后,长辈会分给晚辈,鼓励自己的子子孙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长,做一个好人。有些人会在晚上孩子入睡后把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这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是融入家庭伦理的民俗活动。
“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饺”与“交”谐音,有“更岁交子”之意。而且饺子外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象征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人们还会在一锅饺子内挑几个“幸运”饺子包上花生、硬币或糖果。吃到硬币寓意新年发财,吃到糖果表示来年生活甜美,吃到花生则寓意健康长寿。
过年的时候,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家家餐桌上都会摆上年糕这道美食。年糕是是春节专属的吉庆甜食,黏糯可口,很多人都喜欢吃。春节吃年糕,一是祝贺粮食丰收,二是“糕”与“高”谐音,象征着“年年高升”。小小的一块年糕,寄寓着人们希望生活、工作一年更比一年好。
腊味
过年吃腊味是我国广东、四川、湖南等地都有的传统习俗。因为腊味腌制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一般在每年大雪节气后就开始准备。腊肉、腊肠、腊鱼、腊猪头等,色美味香,令人垂涎。旧时生活艰苦,物质短缺,人们便把美好的心愿寓意到谐音的过年食物上,所以春节吃腊肠寓意“常吃常有”。
馄饨虽说是现在随时都能吃到的小吃,但是在古代,只有过大年家家户户才吃得上馄饨。在南方部分地区,馄饨是款待客人的美食。娶妻生子、孩子满月、丈母娘招待新女婿都得吃馄饨。在传统文化中,春节是要吃馄饨的,取其“混沌初开”之意。再者,“馄饨”与“浑囤”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五谷丰登。
春卷,有名春饼、薄饼等,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节令食品。在南方一些地区,过春节不吃饺子,而是吃春卷和汤圆。春节吃春卷是有讲究的,要将薄饼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尾,寓意“有头有尾”。
因“鸡”与“吉”谐音,有吉祥、辟邪、喜庆的寓意。因而,鸡在年夜饭中扮演着重要的民俗角色,而且很多地方都有“无鸡不成席”的说法,象征“万事当吉头”。过年吃鸡的时候,鸡爪子要给家里面最能挣钱的人吃,希望来年可以多抓一些钱回来。鸡翅膀则是留给小孩吃,寓意孩子长了一双翅膀,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春节餐桌上最少不了的就是鱼。因为“鱼”谐音“余”,代表着有盈余。过年吃鱼还有一个讲究,鱼是年夜饭桌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不吃,留下来意味着“年年有余”。还有些地方,年夜饭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寄寓了来年“有头有尾”的美好愿望。
煎堆
煎堆,又叫麻团、麻球等,是由糯米粉做的,分为空心和实心两种。按广东旧俗,过年一定要吃煎堆。皆因煎堆浑圆饱满,馅料充足,滚滚芝麻,财宝贴身,高温油炸,通体金黄,寓意着荷包胀满、富贵如意、日子甜蜜。所以,广东有句俗语:“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
打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过年习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腊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兴兴的,亲戚邻居也会来帮忙。打好的糍粑,把它制成圆形或椭圆形,有大有小,用竹簸箕摊着,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寓意吉祥,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
当然,春节除了吃以上这些传统美食外,我们还吃长面、太平燕、粘豆包、粽子、花糕、汤圆、五果汤、二米子饭、发芽菜、猪脚、萝卜糕、马蹄糕、生菜、花馍等,不同的地方在春节吃的食物也有所不同,那么你的家乡过春节要吃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