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3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在亲密关系中讲出真实内心需求和情绪,似乎很容易有万水千山的阻隔,障碍重重。为什么?小编整理了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含蓄,欢迎借鉴参考。
1
为什么是曲则全呢?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是没有直线的,通常是个圆圈。圆圈这个图案就代表了太极,人也是这样。我们人的生命,只有修道的人了解。如果从生命来看我们这个形体,却是很糟糕的。我们]前面的什么都看得见,后面的什么都看不见。我们生命的圆是分段的,我们]形体的圆是一个光圈。实际上,这个形体是我们整个生命的中心、一个支柱,所谓神以形生,精以气凝,人体的生命就是这样。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我们每个人,乃至万物,凡是活的生命都有光。过去大家看到菩萨、上帝的画像 上,都有一个光圈。现在科学研究,已经可以看到人的光圈。人的光圈约有一寻一就是八尺左右,换句话说,你的手臂有多长,你周身上下就有这么大的光圈。人体光圈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而且这些颜色是随你的心情在变化的。如果你动了一个坏念头、恶念头,你光圈的颜色就变黑了;你心里有个善念头,你光圈的颜色也是亮的。光有几种,最好的是金色,佛经上所谓的金色晃耀,就是圣人境界。其他还有红光、黑光、白光、蓝光、黄光等。
2
圆的哲学
我们中国人学了《易经》会看相,也有人会看光。如果是红光,代表将有血腥之灾;黑气就代表有灾难来了;绿光是一种魔的境界。这说明一切都是圆的,光也是圆的。我们]研究地球物理,到太空去转了一圈,还回到原来地方。懂了这个道理,便晓得《易经》为什么说“曲成万物”了。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一切是没有直线的。所谓直线就是把曲线切断,加上一些人为的作用,假名叫做直。
真正学了《易经》,讲话也要有些艺术,转个弯;连骂人也是一样,转一个弯骂了他,他还很舒服。如果你要骂一个人混蛋,他会跟你拼命;如果你说我们大家都是混蛋,他便没有什么说的了。所以说“曲成万物”。但是也不能太过了,变成一个球,你又不通了。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晓得宇宙万有的道理是由曲线完成的,人身没有哪一个地方不是曲线的。大家信佛打坐修白骨观,每一根骨都不是直的,我们背脊骨也不是直的。孔子研究《易经》说“曲成万物而不遗”,不会遗漏哪一样,因为它是圆周形的。
真正的圆代表一切的圆满,因为我们的生命都在这个圆圈以内,没有哪个地方会有遗漏的了,所以说是“曲成万物而不遗”。懂了太极中的学问以后,就可以了解这个曲成的道理。老子说“曲则全”,走曲线就一 切圆满 了。
在亲密关系中讲出真实内心需求和情绪,似乎很容易有万水千山的阻隔,障碍重重。为什么?
首先是气质因素:中国人表达爱的方式确实比较含蓄。不光亲密伴侣之间,你会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亲人、朋友、同事之间,也经常言不由衷地表达,更别提对于“爱”与“关切”的私密流露了,头脑与身体的联结感受被切断,很难由心而发表达,而情感表达的障碍根源上还是对于身体和性表达的晦涩和犹抱琵琶半遮面。
没有宗教约束和性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里,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对身体感受的真实表达”,只要是不违背社会规范,那么两个人之间的亲密表达是很自然的。电影里也常看到伴侣会坐下来说“We need to talk”,沟通什么呢?感受。
而我们呢?一般不谈,到了需要谈一谈的时候形势严峻的恨不得都要分手、离婚了,还夹杂着各种指责抱怨:你怎么这样?
社会文化束缚了部分自然人属性的天然表达,无法坦坦荡荡把感受暴露出来。我们的文化是集体社会型的,不同于西方个体意识凸显的文化特色,在成长过程中,集体潜意识期待、要求人们如此这般行动、表现,久而久之很少有人愿意冒险站出来:我的感受是……
很多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都遭遇过精神“虐待”:男人就得抗着,哭什么哭!可是坚强就一定得是男人的吗?哭就一定得是女人的吗?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没有按照个体活在世上基本的需求来教育,而是先按照一个“男人”或“女人”的思路去套,而非首先是“人”。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其实这点在潜移默化改变,曾经有个十岁男孩写退学申请的新闻挺轰动,有一句被很多媒体引用为亮点:“我的理想就是和心爱女孩一起生活,哪怕以砍柴、捡破烂为生。”引发网民的热议和思考,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资讯接受的范围和能力比大人一点不差,甚至还强很多,很难压抑他们的个性和表达需求。
人们的家庭成长经验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如无意识承袭家长互动模式、向伴侣索求父母式的爱、内心渴望无界限的呵护与包容……看到一棵树的果实营养不良,应该从根上去找原因,而不能一味怪果实没长好。同样,成人的心理不适,大部分时候还是要回归到家庭里追根溯源。
幼时,父母与孩子互动的方式都会在TA未来与外界的互动中呈现,特别是亲密关系。一个人是否具有清晰的人我界限、充足完备的自我价值、正向的异性认知,这些全部是生命源头——父母所给予的能量,只有顺畅流动,才有可能拥有和谐、美满的两性关系,否则,就需要去疗愈这些阴影部分带来的隐隐伤痛(有时真的很难觉察),避免在恶性循环里打转。
敢于敞开内心,真实表达是需要冒风险的,也只有真正足够自信的人能够做到。
观察一下会发现,生活中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多半都是比较自信的人,心理健康指数比较高,如果经常需要去掩饰感受,觉得一说某事就要暴露自己,有不安全感,其实才该引起注意好好体察。很多人担心:暴露自己的弱点,让别人知道我需要什么,多不安全啊!其实女人很傻,很爱用假装坚强来掩饰。
人是群体性动物,一个人需要别人很正常,不需要别人才不正常。从小受过伤的孩子会把自己内心掩饰起来,造成很多很多成人后的亲密关系问题。最常见的,明明想要对方留,但是口里说:你走,谁怕啊?这种幼稚低级的心理招数,用一次两次还凑合,老用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