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进程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5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中国古代文学进程

  初结束了晚唐五代长期分裂割据的人民获得比较稳定的生产环境,统治者也采取一些放松压迫、减轻剥削的措施,使阶级矛盾趋向缓和,农业手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社会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下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ng>  西昆派和诗文ng>

  为了粉饰太平,朝有意提倡赋,并延赏,君彼此唱和,形成。这样,晚唐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自然继续发展。西昆派的形成正是初文坛这种趋势的集中现。

  西昆派以亿编《西昆酬唱集》一而得名。亿(964—1020),大年,建州浦(福建)人,早有文名,特别为太宗、真宗所赏识。《西昆酬唱集》是以亿为首的十几个御用文人典型的缀升平的诗歌总集。亿在中说:“余景(真宗年号)中,忝佐修之任,得接群公之游。时今紫微君希圣(惟演)、秘阁君子仪(筠),并负懿文,尤精雅,雕,脍炙人口。……因以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靡。”可见他们是在修写作制诰的余暇,从“遗编”和“前作”里摭拾“芳润”,以作为消遣的。他们或咏前代帝王故事,如《始皇》、《汉武》、《宣曲》等;或咏男女爱情如《代意》、《无》等;或咏生活如《夜宴》、《直夜》等;更多的是咏物如《梨》、《》、《柳絮》等等。他们自认是学习李商隐实际只是片发展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的倾向。他们缺乏真正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大都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写来写去,无非为了搬弄几个腐的典故,如《》:

  锦梭停掩夜机,吟苦新知。谁闻垅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魏清晓玉壶欹。多不待悲秋,只是伤春鬓已

  全缺乏感情上的内在联系,只是把有关下的几个典故堆砌在一起,杂凑成。但形式上却丽,谐和,对仗稳,正好为那些生活空虚的僚士大夫提供一种以文字为消遣的玩艺。由于亿等在书本知识修养上已超过了晚唐五代的作者,和朝对这种诗风的偏,“风采,耸动天下”(欧阳修《六一》),西昆派在靡了

  和晚唐五代浮靡文风发展的同时,对立的复古义思潮也正在发展。韩柳之后,古文运动的高潮虽已低落,但影响并未中绝。五代时希济作《文章论》,已认为韩愈独正唐代的文风于千载之下,并指责当时“唯忌讳为切”的浮靡文风。到初,柳开更以继承韩柳古文传统为己任。开(947—1000),仲涂,大名(北大名)人。他提倡一种“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的古文;宣扬文的合一,“吾之孔子、孟轲、扬雄、韩愈;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并认为和文有次的关系,“文恶于理,不恶理之也”。他特别强调对文的决定意义,认为文应该为现实政治文化服务。柳开的古文理论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初浮靡的文风,但他的古文也未能密切联系实际,“随言短长”,得,而不免有“涩言苦”的缺点,因此影响还不大。

  和柳开同时,反对诗文的浮作风,并从理论和创作上现了现实精神的唯一作者称(954—1001)。元之,济州巨野(山东巨野)人。他世务农,出身清寒。太平兴进士,曾为右拾遗、左司谏等。“遇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为己任”。因此“八三黜”,曾作《三黜赋》,示“屈于身兮不屈其,虽百谪而何亏”。他久历州县官,比较了解人民的疾苦。他的守正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现实的创作态度,是使他在文学上取得较高成就原因

  称是代最早提倡继承杜甫居易现实传统的优秀诗人,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前赋居杂兴二首……聊以自贺》)。他对博大精深的现实内容有独特的认识,称赞“子美集开世界”(《日长仲咸》);对初的浮薄诗风也深致慨叹:“可怜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还扬州书记集》)他写了不少揭露当时阶级矛盾,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他敢于向太宗献《端拱箴》,对“一裘之费,百衣裳”,“一食之用,千人口腹”的廷奢侈生活大为愤慨,直接控诉了“聚民膏”的统治者;而对于“室无环堵”、“地无立锥”的广大人民,则示了深切的同。如《感流亡》:

  谪居岁暮,晨起厨无。赖有可日,悬在南荣边:高舂已丈,和暖如春,有客憩檐前:老翁妪,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恂恂一夫鳏。无斗粟,费无百;聚未有食,颜色颇饥寒。试问“何人”?答“家长安,去岁关辅旱,逐熟入穰川。妇死埋,客贫思故园故园虽孔迩,岭隔蓝天六里,峻名七盘。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惟愁大雨,僵死谷间”。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在无俸禄,奉亲乏甘鲜。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贫与亲老,睹尔聊自宽。

  这是称贬州时写的中同由于旱荒而流亡他的饥民,想到自己十仕宦,无是广大人民的蠹实际也是对那些无功食禄的僚们的尖锐讽。在州,他学习民间唱,还写了《畲田》五首,热歌颂人民集体互助的艰苦而欢乐的劳动

  鼓猎猎醺醺,斫上高山入乱。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是吾君。

  北种了种南,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他始终抱着羞于作,关怀人民疾苦的态度似《感流亡》这样的,还有《对》、《对示嘉右》、《十二十日作》等。这些篇,特别是古体长篇,大都以单行素,直写胸中所见,而不甚着意刻划描写,初现了议论化、散文化的风格特征。此外,他的一些写景抒的小,如《泛松江》、《寒食》、《春居杂兴》、《行》等,则净洗炼,清新悦目,颇见趣。

  称还批评了五代以来“秉多艳冶”的颓,抱有“革弊复古”的愿望。他的复古,以六经为旗帜实际和柳开一样,强调取韩柳。他认为文是“传工具,是“古圣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因此复古的意义并不在于“模其语而谓之古”,而是要圣人那样为了不得已的和传。这样,他就得出了为文贵乎“之易,义之易晓”,并取韩愈“惟师是尔”的结论(《答》)。他的古文如《待漏院记》,借发挥,生动地刻划了两种不同政治态度形象现了鲜感情和对的关切。又如《唐妪传》,借一个老妇女机智勇敢地推敌坠故事说明边疆人民保卫乡土,“习战斗而不畏懦”的精神,并指出统治者把边疆的调到内地以自卫的失策。他的古文,不仅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思想倾向,而且一般语言平易近人,继承了韩愈古文“文从顺”、以表达恰当、易易晓为贵的基本作风

  继柳开、称之后,提倡复古的,有姚铉(968—1020)。铉,庐州(安徽合肥)人。他据《文苑英》选的《唐文粹》,“文赋惟收古体,而四六之文不录;诗歌亦惟古体,而五七言近体不录”(《四库总目提要》)。还特别立了“古文”一,以示接受韩柳的古文概念传统。更著名的是穆修(?—1032)。修伯长,郓州(山东)人。他继承柳开的调,当西昆体靡一时之际,不顾流俗的诋毁,刻印韩柳集在京师出售,以提倡韩柳文自任,对后来的诗文运动起了先驱的作用。但他和柳开一样,创作成就不高。

  第四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介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于中下层家庭十七八,即以天下为己任。二十二岁(庆历三)中进士后,为淮南判、鄞地方,留民生疾苦,并多次上上级官吏建议除弊,以舒民困。嘉右三,从常州知州调为提江东刑狱,有《上仁宗皇帝》,即后人说的万言建立朝的“度”,即效“先之政”的精神现实政治有所“改易更革”。嘉右五,入朝为三司度支判。熙宁二宗特拔为参知政(副宰相),从此积极推行新。但由于旧的不断反对,屡次罢相,屡次起用,后退休江宁。元丰八,旧宰相,全废除新王安石忧愤成疾,次卒,六十六。

  王安石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斗争,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他反对西昆派文人“以其文染当世”,指出当时“学者迷其端原,靡靡然穷日以摹之,粉墨青,颠,无文章黼黻之”(《》)。认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用而已矣”;“所谓者,犹之刻镂、绘画也”,“要之以适用为本”(《上人》)。正是由于王安石持有“适用”的文学创作观念,他的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采,是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的。

  王安石散文以政论性的为多。这些作品,大都对时弊,据深刻的分析,提出确的,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如《本朝百答子》,通过对北宋政治情况分析批评,指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希望宗在政治上能够有所建现了他对现实形势的关和刚毅果断的政治家风度。《答司谏议》,剖析司对新的指责,言意赅,措委婉而坚决,现了他坚持原则政治态度。又如《读孟尝君传》,据对历史实际分析,指出盗之徒出其正是不能得士的证,驳斥了孟尝君善养士的传统观念。王安石散文比较重视理论的说服,较少注意酝酿气氛,描摩物,从感情上打动读者,因此他的散文一般立意超卓,具有较强的概括与逻辑性,语言练朴素。这是他的文学实践的结果。

  王安石也和散文一样,具有充实的政治内容,倾向性十分鲜。在他长期作地方时,就有不少诗篇现出对人民的同,对社会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反抗,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北民》一首:

  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养子学耕织,输与夷狄。今大旱千里赤,州仍催给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自无食。悲愁天地昏,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戎。

  写统治者搜刮人民,输送敌,以致地无问南北,无论丰歉,人民一样地陷入流离转徒和“无食”的绝境。其他如《兼并》、《收》、《感》、《发廪》、《》等也都现了诗人关切民生疾苦、改革弊政的进步理想

  王安石北宋统治者在辽和西夏的威胁前麻痹苟安,深感不满,不少诗篇表达了这种思想。如《阴》:

  阴健儿鞭空急,走势能追北及。逶迤一前,羽横穿更人立。回倒戟四边动,抽矢当前放蹄入。爪牙蹭蹬不得施,责上流丹看来湿。朔漠杀高,万里埋弓。穹庐无可貌此,汉使自解丹青色。堂上绢素开欲裂,一见犹能动发。低徊使我思古人,此地抟走戎羯。禽逃兽遁亦萧然,岂若封疆今晏眠?契丹弋猎汉耕作,飞将自老南边,还能射少年?

  从阴健儿的射,联想到古代将士们曾在这里击败过入侵的敌人,使边疆平,对比当时“朔漠杀高”的形势,批判北宋统治者的不修边备,现他对国家前途的深忧。《同昌叔赋奴》、《沟行》等,现了同样的主题思想

  王安石有不少咏史或怀古的诗篇,也大都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如《鞅》、《范增》、《张良》等篇,往往以“尺幅千里”的,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情。在《杜甫画像》中,不仅高度评价了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更了对杜甫广大人民的精神的继承:“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最著名的是《妃曲二首》,现举第一首如下:

  妃初出汉时,湿春风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入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不成,当时枉杀延寿。一去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衣。寄欲问塞南,只有鸿飞。家人万里消息,好在毡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首一扫历代诗人王昭君留恋君恩、而不怒的传统见解,有极大的独创性。诗人只从侧,勾了古今艳传的绝代佳人的形象,以及她独去域、怀念的凄苦无告的心情。更深刻的是、诗人在结韵里出了在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妇女受压迫、被蹂躏的不合理的现实;同时流露了他怀才不遇的心情。因此引起了当时坛的广泛兴趣欧阳修敞等都写了和篇。

  王安石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心情变化,引起了诗风变化,创作了较多的描写色的小,也更多地注意对诗歌艺术的锤炼。名作很多,如:

  茅檐扫净无苔,花木成畦自栽。一护田将绿绕,两排达送青来。

  ——《湖阴先生壁》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

  京洲一间,锺只隔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洲》

  这些小新颖别致,炼,妥贴自然艺术上确实比早更成熟了。虽然他有时也还写《楚》、《示永庆院秀老》一流露“烈士,壮不已”的心情诗篇,但总的看来,他往中所洋溢的那种政治,这时是大大减退了。

  王安石诗文的大创作和独特的风格,对扫荡西昆体的残余影响有很大的功绩,对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有一部分,喜造硬语、押险韵,对后来也有不良影响

  王安石的友人令(1032—1059),逢原,广陵(江苏扬州)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才华的优秀诗人。可惜才高命短,未能施展他的抱负。他留下的诗篇,大都露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如《蝗》:

  ……尝闻尔人中,贵贱等第殊。雍雍材能,雅雅仁义儒。脱剥,假借尧趋。齿牙隐锥,腹肠包蛆。开威,颐指转赏诛;四海呼吸,千里随卷舒。割剥赤子身,饮皮肤。噬啖善人,嚼不肯吐。连列竽笙,别屋闲嫔姝。一身万椽,一千仓储。……贫者无室庐,父子一席居。贱者饿无食,妻子相对吁。贵贱虽,其同一初。此固人食人,尔责反舍且!我蝗自名,所食况有余;饥可食越,齐饥食邾。吾害尚可逃,尔害死不除;而作疾我,子言得无迂!

  诗人以锋触,剥掉了达贵人们“仁义儒”、“尧趋”的外衣,显露了他们“身”、“蛆腹”的原形。指出剥削阶级搜刮民脂民膏,实比蝗更为残酷可恨!此外如《原蝗》、《良农》、《饿者行》等,也各从不同度,以不同方式现了他对贫苦人民的同和对豪的无比憎恨。

  对黑暗的现实令在《感愤》一现了改变这种现实社会的宏愿:“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却太平。……然未勒雏在,不我无万古名!”他的自信心是这样的强,激情和救世的热忱是这样的昂扬!

  令的,无论叙事,都具有开阔而雄健的特色,确如他自己所说那样:“浩不敢儿女。”他有一些,想奇特,具有浓厚的义色采,如《旱苦热》:

  清风屠得热,落日着飞上。人固已惧江竭,岂不惜汉干?昆仑之高有积,蓬莱之远遗寒。不能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这种雄伟的魄,阔大的气象,在中是极其难得的。虽然由于他受韩愈影响,有些作品不免生硬粗糙,但仍不失为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诗人


相关文章

1.《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2.中国古代文学介绍5篇

3.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4.论述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地位

5.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