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ndent: 2em;">现在的地理并不象过去地理那么简单,现在的地理难度加深,容量变大,所以我们的学习方法也要随着改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ndent: 0px;">
ndent: 2em;">
ndent: 2em;">就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在区域地理复习时,对“区域位置”的判断和“区域特点”的掌握,以及自然地理中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掌握上还有所欠缺。要学好区域地理,就一定要反复看地图,每天都要看。这样脑子里就装入了一张地图,随时都可以打开,并能找到你要找的确切位置。
ndent: 2em;">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遇到疑难问题时随时记录,认真归纳、总结,自己探索出做题规律,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李老师说:“现在同学们思考的时间太少,如果总是被动地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是主动去探究,那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而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学习,就要求同学们去摸透基本原理,原理都弄清楚了,各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ndent: 2em;">通过对历届高考文综试题的分析发现,命题人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考题也出得比较灵活。比如,现在国际间的能源合作备受关注,考题可能会向你提供几条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能源合作铺设管道的设计方案,让你选择并说明理由。这就需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形、气候、市场保障、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框架,再加以整合、筛选,组织好自己的答案。
ndent: 2em;">第二轮复习要掌握重点,查漏补缺,做题要适量,做多了不见得就好。尤其是某些质量不高的题,做多了脑子容易乱。尽可能给自己留出时间理清思路。
ndent: 2em;">对于目前的复习,邵老师建议学生加强空间概念,多角度思考问题。抓住知识点,以理解原理为主,不要轻易追求难度。
ndent: 2em;">本周核心知识为地图、地球和地球圈层。
ndent: 2em;">“地图”复习主要把握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方向的判定两个知识点。“地球”则掌握时间的计算、周期的范围界定、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圈层”的重点则是地形、地质、天气、气候、水循环和洋流。
ndent: 2em;">二轮复习,对每个专题邵老师都准备了一份考题给学生,从中查找学生存在的问题。他发现,部分学生理解了知识原理,但是说不明白,答题不规范,尤其是自然地理简答题,一些学生不用专业术语,要点也不全面,这在高考中必然失分。
ndent: 2em;">举例来说,“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问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这样一道题,学生往往只回答“昼长夜短”。正确的回答应是“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ndent: 2em;">“北半球各地”这个词看似没用,其实很关键,是答案要点的一部分,不能缺失。
ndent: 2em;">再比如,“同一经线上的两点,A点在B点的哪个方向”这道题,回答时不能说“南方”或“北方”,正确的地理术语是“正南”或“正北”。邵老师提醒考生,在高考中,生活语言是不规范的,评卷老师可以不给分或者少给分。因此,考生在日常考试练习中,首先要构建答题思路模式,答案要点化、规范化,用学科语言答题,做到准确到位。(记者 李凤)
ndent: 2em;">二轮复习,主要是对知识体系结构进行整合,围绕现实和热点问题拓展知识。
ndent: 2em;">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侧重点:
ndent: 2em;">1、一轮复习后发现,学生基础知识大都掌握,但是审题不严,归纳与综合能力差,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要点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ndent: 2em;">2、加强地理图表的复习与训练。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除常见图表外, 区域地图近几年出现的新特点是考查的“小区域”范围进一步缩小,而且出现虚拟区域地图,这类题目,考生不需给定或判定一个具体地区,只需根据试题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识,分析所给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完成试题的解答和判读。
ndent: 2em;">3、关注学科热点问题,注意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从地理学科内综合来看,人地关系仍然是主要热点、焦点。
ndent: 2em;">1、讨论:倾听不同意见,从不同思维方法中得到启发,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ndent: 2em;">2、反思:总结得出结论的条件、依据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解题的思维分析。
ndent: 2em;">3、辨析:对于常见题型,要排除已有的暗示影响,独立思考,辨别正误。
ndent: 2em;">4、质疑:质疑问题,大胆挑剔,养成多层面思考、多角度思考的意识。
ndent: 2em;">1.多读材料
ndent: 2em;">精读背景图表、材料,要把握细节,全面提取信息,多次重复读背景资料。
ndent: 2em;">读图表要先看图名,再看图例和坐标单位,后观察图表中具体事项,确保信息无遗漏。经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文字信息。要根据提取的背景信息调动知识框架。答题时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流畅、灵活;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
ndent: 2em;">(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注意题目分值,高中地理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ndent: 2em;">(2)高中地理答题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注意“不问不答、多问多答、先问先答”的答题规范。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ndent: 2em;">(3)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具体详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如“旧金山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答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不必具体指出洋流名称。
ndent: 2em;">(4)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应用地理术语。如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语言,是衡量考生答题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答案要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
ndent: 2em;">(5)高中地理答题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容易使阅卷教师找得分点。
ndent: 2em;">
ndent: 2em;">大气
ndent: 2em;">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ndent: 2em;">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ndent: 2em;">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ndent: 2em;">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ndent: 2em;">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ndent: 2em;">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ndent: 2em;">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ndent: 2em;">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ndent: 2em;">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ndent: 2em;">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ndent: 2em;">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ndent: 2em;">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ndent: 2em;">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ndent: 2em;">
ndent: 2em;">
ndent: 2em;">★ 2022高考地理常用的表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