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秋节的来历和古时候帝王祭月有关。《礼记》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传统寓意大全_中秋节习俗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ndent: 0px;">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中秋节的传统寓意 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秋节的寓意也有团圆的意思。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秋节由来
ndent: 2em;">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ndent: 2em;">现代都市版的中秋风俗
ndent: 2em;">身处现代化的城市,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场景,中秋节“异化”到了只剩月饼,没有喜庆,甚是可惜。何不尝试过一个采纳传统习俗的现代版中秋节呢?
ndent: 2em;">登高揽月
ndent: 2em;">大都市里现在最不缺的是高楼。住在高层的自然可邀约亲友对月玩赏,关了灯,让看得见月亮的'房间撒满清辉。或者可去酒楼赏月。金茂大厦87层是上海离月亮最近的餐厅,差点就可以与月亮碰杯,而在和平饭店顶层的露天酒吧可邀月共饮,浪漫非凡。
ndent: 2em;">月夜游江
ndent: 2em;">月夜游江也是中秋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在外滩或浦东滨江大道闲坐品茗喝咖啡,看着江中之月与天上之月相互呼应,是情侣们约会的好时刻。中秋节那天,黄浦江上还将有彩船大巡游,不可错过。如果到水乡古镇夜游,乘着游船去追水中之月,岸上的人看到你们已在水月中,而你却觉得月亮总是离你那么一点点,也很有意趣。
ndent: 2em;">中秋赏灯
ndent: 2em;">豫园是老城厢传统中秋聚会的好去处。先在得月楼预订一桌中秋宴,寓意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典的九曲桥湖心亭赏月是不成了,中秋节将成“浦江月·中华情”晚会会场,但豫园商业区的各色彩灯中,有许多古色古香的灯彩,还有原汁原味的江南民间艺术表演,热闹程度也同以前的灯会一样,
ndent: 2em;">当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人还习惯到南京路去看灯,那么,不妨再试一次中秋看商业区的辉煌灯火,或许心境会不一样。
ndent: 2em;">在上海的月夜,结伴漫步街头,看一年之中最大最圆的月亮,看商业楼的剪影,看快乐的人群,走累了在公共绿地小坐,饿了按旧俗分吃块月饼,或走进小店吃碗桂花糖芋艿,还可以给朋友发个“节日快乐,我正在街头乐着呢”的短信,将传统习俗进行到底。
ndent: 2em;">阿细跳月
ndent: 2em;">现在的城市青年晚上也喜欢跳舞,跳迪斯科、拍拉拍拉、街舞,趁中秋圆月之夜,走出迪厅,约几个年轻男女朋友,学苗族“阿细跳月”,到人民广场或绿地广场跳月光舞,真正释放心情,相信这夜将会创出新的时尚。
ndent: 2em;">月下赏桂
ndent: 2em;">中秋月下赏桂是古代文人的风雅之举。桂林公园04年中秋夜曾再现盛唐赏桂风俗,但要全盘唐装,而且限额1000人。大观园的桂花园和东方绿舟的桂花可以白天观赏,晚上只适合有车族。桂树最多的是上海植物园,有一万多株,交通也方便,中秋还将开赏桂游园会。住进松江花桥的青青旅游世界里,可以闻到许多百年老桂弥久的馨香,不过消费水平较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中秋节传统美食 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月饼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提起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饼。其实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要迟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应节的瓜果为主。至于月饼的起源,再民间有一项流传甚传说:在元朝末年,汉人想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说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回到家中,咬开月饼,发觉里面藏张条子,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这个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留下来。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菱角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栗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秋凉乍起,街头就开始飘起了糖炒栗的香气。板栗,原先与芋头、菱角一样,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最适合秋天食用,而且栗子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品尝,对老龄体弱者最为适宜。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馔,著名的菜肴就有板栗鸭,板栗烧鸡,板栗炖鸡汤等,美味的同时,又可以完全的将板栗的美味发挥,中秋节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的。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秋节传说故事
ndent: 2em;">一、秋暮夕月
ndent: 2em;">夕月,就是祭拜月神。传说在战国时代,齐国有个丑女,名叫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后来以超群品德入宫。某年八月十五在宫中赏月,正巧齐宣王也在宫中游逛,看到月光下的无盐,觉得她美丽动人,于是就册封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的习俗,从此就流传下来。
ndent: 2em;">后羿因为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为民除害,深受天下百姓的尊敬和爱戴。随后就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作为妻子。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从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于是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两颗长生不老的仙丹,服下一颗可以长生不老,服下两颗可以升天成仙,后羿不忍撇下妻子自己升天,所以就把两颗仙丹交给嫦娥珍藏起来。
ndent: 2em;">后羿有个徒弟,名叫逢蒙,是个小人,嫦娥将仙丹藏进百宝匣时,被他偷窥到了,就打起了仙丹的主意。三天后,后羿带领弟子们去狩猎,逢蒙称病没去,等后羿走后,就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自知不是逢蒙的对手,就手疾眼快地打开宝匣,把两颗仙丹一口气都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丹后,立刻感觉身体轻飘,已经能够飞了,于是飞出窗口,飞向天空。因为牵挂丈夫后羿,所以嫦娥就降落在离人家最近的月亮上。
ndent: 2em;">后羿回家后,侍女们向他讲述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又惊又怒,恶徒逢蒙已经逃亡,后羿悲痛欲绝,顿足捶胸,仰望天空呼喊妻子的名字。朦胧中发现,当天晚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恰好这天是八月十五日,并且月亮里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ndent: 2em;">于是后羿便便派人到嫦娥最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遥祭月宫里的嫦娥。从此以后,每逢八月十五,老百姓们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祭拜嫦娥,为漂亮、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ndent: 2em;">三、中秋起义
ndent: 2em;">元朝末年,朱元璋联合各地反抗力量,准备发动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利用中秋节大家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麦饼中夹带字条,传递起义信息,约定于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时举行起义。后来起义成功,朱元璋便传下口谕,每年到了中秋节,便把当年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ndent: 2em;">四、烧塔起义
ndent: 2em;">元朝末年,刘福通、韩山童等白莲教首领利用宗教作掩护,发动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普遍响应。潮汕人民为了与周边地区的起义军步调一致,按事前密约,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的地方用瓦片建塔,燃烧大火,作为起义的行动信号。后来,烧塔就成为中秋节的习俗,被世代流传下来。
ndent: 2em;">相传在很早以前,香港铜锣湾大坑区,在一次风灾之后,出现了一条大蟒蛇,到处作恶,危害乡邻,村民们非常气愤,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将蟒蛇降服。可第二天却发现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区便爆发了瘟疫。这时,村中的父老忽然在梦中被菩萨告知,只要在中秋节舞动火龙,就能将瘟疫驱除。从此以后,每到中秋节,舞火龙的习俗就流传下来。
ndent: 2em;">传说在古时候,老北京城里闹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染上,吃什么药也不管用。嫦娥看到人们的病苦,非常难过,就派玉兔到人间为百姓消灾治病。
ndent: 2em;">于是,玉兔就变成一个少女,来到北京城,走街串巷,治好了很多的病人。玉兔为人治病,什么报酬都不要,只借别人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一会儿是男人,一会儿是女人,一会儿是算命的,一会儿又是卖油的,最后走遍北京城内外,直到瘟疫消除。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