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史记》是我们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史记读书笔记,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如何写名著史记读书笔记1
史记中,项羽善战,凭借自己的武力打下一片天地,但缺乏谋略,只可谓“有勇无谋”。他太过信任自己的武力,并没有军事谋略的天赋——说到这里,还能回想起一个细节:项籍小时候学书学剑都因“不能敌万人”而不用心;后又习兵法,却也只略知其意就罢了。过于自满,缺乏耐性,从小胸怀大志的项籍,也在此时注定了失败。
籍做事风格粗暴,甚至残忍;他疑心太重,甚至逼走了范增;他不体恤民情,没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赢了战场,却输了人心。
但他仍是一个英雄,勇猛,豪爽,有着不凡的气概。美人虞姬一直伴在他身旁,最后为了不拖累项王而自刎;骏马乌骓随项王一生,项王死后跳入江中不知所往。他值得被追随,但他终是败了。
籍败于垓下,听四面楚歌,以为汉已取得楚地,失了决心,感慨悲歌。第二日趁夜突破重围,迷路之时又被路边老农指入死路。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乌江边,心爱之人离他而去,又中了韩信的“四面楚歌”。无法容忍自己的兵败,这位气概不凡的英雄,决定死在自己手下。
许多人对这位英雄感到惋惜,但这也许是项王最好的选择——若项王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那么他也同样无法改变结局。这是历史的选择,是项羽性格的注定。他是一位英雄,却败给了自己。
如何写名著史记读书笔记2
读《史记》项羽本纪篇,钜鹿之战、四面楚歌、垓下之围等,都可看出项羽是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将,但是有勇无谋、刚愎自负,最终导致了英雄末路,自刎乌江。
项羽求学无耐心,“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虽不肯学,钜鹿之战却能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大破秦军;战场英勇无比,无惧无畏;但鸿门宴上却又优柔寡断,没能狠下心杀刘邦。
有勇无谋、用人不当、偏听偏信,失去将士谋臣之心;性格残暴又让其失去民心。
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即使连续多场大胜,却因一场大败,而无力回天,感叹“时不利兮骓不逝”!甚至没有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之心。
比如,项羽求学无恒心,浅尝辄止,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读书不够深入,甚至坚持也没能坚持多久。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不管求学,还是工作,或者精通一项技能,莫不是在孤独中孜孜以求、试错、反馈、练习、继续尝试,周而复始,经年累月才能有所成,却又往往急功近利、毫无耐心。
比如,听不得别人的忠言逆耳,虽没有项羽的愤而杀人,却也常常听不进良言。
至于谋略、策略,不管学习,还是成长,都可以慢慢学习、成长,关键是即使遇到挫折,也坚持,培养自己坚毅的性格。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此敬大英雄!
如何写名著史记读书笔记3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读史喜欢读战争史。战乱纷飞的年代,也是造就英雄的年代。秦始皇嬴政,无论他在统一中国后有着怎样的功过,都无法掩盖其并吞六国的壮举。秦国统一中国,是顺应时势,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为什么历史将统一大任托付给秦,这就是困扰我一时的疑惑。于是我翻开了《史记》。
通读《史记》后,我大概明白了许多,秦统一中国,无非是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嬴政与其祖先们的成功,外因则是六国的失误。
其实,嬴政的祖先们,一直在为嬴政打下良好基础。从襄公立国,到穆公东扩,再到孝公变法,昭王称霸,嬴政的祖先们从军事、政治、文化等等,都在与时俱进,不断顺应时代的变化。终于到了嬴政,秦国已成为一个集军事力量强、人才济济、政治清明(相对于六国)于一体的`超级大国。
而嬴政自己没有躺在祖先们的成果上,停滞不前,而是积极笼络人才。嬴政身边有许多了不得的文臣武将。武将首推王翦、王贲父子,其次蒙氏祖孙三代(蒙骜、蒙武、蒙恬)也是嬴政统一天下的股肱之臣。而文臣,秦王手下集结了吕不韦、李斯等一批能臣。秦国重用人才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唯才是用,2.用人不疑,3.礼贤下士。与秦国相比,魏国则是不断使人才流失,如吴起、商鞅、孙膑、范雎,甚至魏王的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在大败秦军后也不得重用。
在秦不断壮大自己时,其他六国却由于不断地犯政治错误,削减了自己地实力。首先被灭的是韩,韩亡国主要是不占地利,不懂外交,改革不全面。而不懂外交、改革不全面、不彻底,则是六国通病所在。曾经由苏秦策划地五国抗秦,是最有希望扳倒秦国的,但五国不同心,各打自己地如意算盘,所以使秦国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这次战国期间最强劲的抗秦行动。
总之,历史不断眷顾秦国,而嬴政也是地地道道的历史的宠儿。秦统一天下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偶然,统一天下成就了嬴政一代英主的地位,
如何写名著史记读书笔记4
史记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被人们广为赞誉,也获得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这里,所记述的人物中我最映象深刻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舜。舜是黄帝之后,以孝敬父母而闻名,当时的天子,帝王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他,观察他的内在品行,舜自己的各种言行使尧的两个女儿没因为家世显贵而怠慢舜的亲属,并十分尊敬舜。
他的父亲对二儿子象十分溺爱,于是象与父亲密谋杀害舜。当象以为舜死时,舜已逃出来了,而象则占有了舜的家产,弹起他的琴。而此时舜回家了,他不但没有责怪的意思,还更加谨慎地侍奉兄弟与父母,使尧的两个女儿在尧的面前对他大加赞赏,成为了一位新的帝王。舜之所以能得天下人的信任与膜拜,正因为他的德行,也不计较,不惩治,不抱复,尽力侍奉亲人,这种品质是我们要学习的,他是我们品行上的榜样。
第二位是汉朝的孝文帝,他废连坐,开言路,使汉朝废除连坐之法,他认为:“法令,是治国根本,用来禁止暴行而引导善人,犯法之人既已依法论处,就不必追究其父、妻等各家属。”这样,天下百姓便拥护孝文帝。汉孝文帝又除去诋毁罪,百姓议论或痛骂帝王,都不治罪,天下百姓将孝文帝与汤、尧、禹、舜这些帝王明君相比,他十三年发生了“缇萦救父”一事,又使汉朝免除肉刑,并除去田租,每一件事只要对百姓无利,便不再做。
孝文帝以德服人,让百姓服从,厉行节俭,如时一定要征战,仅仅派兵守卫,而不追击,以免让百姓受苦。当时孝文帝每年仅动用一百两黄金,而且大部分均是巩固边防,兴办教育与朝廷之中。当时朝廷右疋相年俸仅二千五百石,左疋相也只是二千石。孝文帝与汤、尧、舜、禹一样,以德服人,以礼治国,国家富强,百姓安康,连南越帝王不得不说:“汉国大朝,全靠当今汉帝也。”随后不再称帝,而甘向汉皇帝称臣。
《史记》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品行,让我从中受益。
如何写名著史记读书笔记5
翻看《史记》,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那些在历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
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能够忍辱负重,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此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个文人就是司马迁,而这部无与伦比的史学著作就是《史记》。
虽饱受命运的捉弄,但值得赞叹的是,在那般恶劣的境况下,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辱奋进,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数倍心血,终于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因此,我由衷地敬佩司马迁先生,他的执着,他的毅力,他的韧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样受人景仰。
文中《鱼肠剑》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故事里吴王的手下公子光想篡位,成为皇帝。于是和伍子胥物色到的一位勇士专诸一起商讨计划。终于,等到了这一年,楚平王逝世,楚国对外戒备有所松懈,吴王就发派精兵攻打楚国,这样一来,吴王在吴国的势力就减弱了很多。公子光叫来专诸,让他去刺杀吴王。这天,公子光把吴王请到家里盛情款待。
酒席上,吴王身旁有亲兵手持长矛守护,吴王以为自己很安全,就不停地接受着公子光的敬酒。在吴王醉酒时,公子光就假装脚伤复发,先躲进暗室。后来专诸端上一盘鱼,走到吴王面前,抽出藏在鱼腹中的匕首刺向吴王,吴王当场毙命。专诸被一拥而上的守卫杀死了。公子光见行刺成功,最后自立为新的吴王。
专诸早就知道行刺基本上有去无回,但他还是去做了,他一心为着公子光,甚至献出了生命。他十分忠诚,所以我十分喜欢专诸这个人物。
《史记》中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如此栩栩如生,主要是司马迁在文中倾注了丰厚的情感,融入了对英雄的讴歌,使它充满了强烈的爱憎之情。本来一个史学家记述历史,只要求客观的,公正的记述,不要求抒发情感。然而读《史记》,你会很容易的跟着司马迁的思绪,为那些泪满襟的悲剧英雄感动,惋惜;又为那些奸佞的小人愤慨,汗颜。
所以读像《史记》这类的经典史学著作,首先要学会领悟人生,才能更好的去体会司马迁的心理感受,以及他对人生的看法。这也正是我读《史记》之时,最大的收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