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年初一回娘家有什么说法_大年初一回娘家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023大年初一回娘家有什么说法_大年初一回娘家

人人都说春节好,春节棒,春节是个皆大欢喜的日子。可是要我说说春节的话,我可就不那么认为了,因为过春节还是有喜又有忧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大年初一回娘家有什么说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大年初一回娘家有什么说法

初一是守财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要守住自己的财;初一回娘家拜年怕冲撞娘家和婆家;年初一回娘家拜年,蹭吃蹭喝娘家兄弟媳妇会有意见,怕让你这个嫁出去的姑娘吃穷了。

春节的时候很多人都思乡心切,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与父母团圆,嫁出去的女儿也依然对娘家人很是想念,春节放假的第一天就想回年假看望父母。年初一是农历的新年伊始,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十分重要的一天,那么大年初一这一天自然也有很多的习俗和禁忌,比如不能回娘家。

1、初一是守财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要守住自己的财

女人嫁老公,就有自己的家了,就应该以自己的家为重。年初一公公婆婆是不出门不干活的,专门坐在堂前等候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们,和自家宗族的年轻晚辈们来敬茶拜年,做长辈的会给晚辈们包新年红包。这在古代叫“红远当头”,因为年初一是一年之中的头一天,头一天就有红远,意味全年都有好远气。做媳妇的应该在家里照顾你拜年的客人,给客人敬茶敬烟,给小孩子们糖果糕点,这是每个做儿媳妇的必须做到的礼节。

2、初一回娘家拜年怕冲撞娘家和婆家

在过去,只有夫妻间感情不好,或者吵架生气的,或者和丈夫不好有外心的,或者是没丈夫守活寡的,出于无忍才可以大年初一回娘家。不过,这样做对双方父母和夫妻之间都是不利,自己的父母不说,娘家有哥嫂也会骂的,因为这是她们的家,年初一是不许外人来家里的,否则会带来一年的霉运。

3、年初一回娘家拜年,蹭吃蹭喝娘家兄弟媳妇会有意见,怕让你这个嫁出去的姑娘吃穷了

在早年代,农村都很穷,平常也没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东西。只有过大年,家家户户才会舍得买点猪肉啊,糕点啊什么的,才有点好吃的东西。这时,如果出嫁女年初一就回娘家,把好吃都吃了,兄弟媳妇们就没有东西招待客人。娘家父母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自然不好说,也不敢反对儿子儿媳说女儿。因为,未来的家是儿子儿媳的,将来老年了还要靠儿子儿媳服侍赡养呢,即使父母心里很苦很难受,但也不敢当面反对儿子儿媳,毕竟女儿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嘛。

过年的习俗

1、过小年

农历腊月廿三日(南方是廿四日),是祭祀灶君的节日。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故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送灶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民间认为,过了二十三,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

2、迎春扫尘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备年货蒸年糕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经常准备的食物,一是腌腊肉,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这种食品存放时间较长,不易变质。二是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4、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过年的文化内涵

春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在两千年前就有过年的事情了,我们一直将这个传沟通文化流传到现在,每个人对过年也是十分的敬畏。

在我们的中国人心里,过年是所有活动中,最幸福最欢乐的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生活在欢乐的气氛当中,那么我们都会把酒对歌,坐在一起观看迎新晚会。“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

其次,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不能回家过年的中国人,哪怕不孤单,却总有一种“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漂泊失落感。旧时北京人过年要吃荸荠,荸荠谐音“必齐”,说的就是新年亲人必须齐全。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这顿饭无论如何一定要在家里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