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立夏反映的是即将要步入夏季,其实,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的农事活动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立夏是插秧的适宜时期,此时要提前准备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然后进行移栽。
2、移栽前要向田内灌入足够的水,然后施入经过稀释的有机肥液,以加快稻苗的生长速度。
1、立夏通常是小麦的生长关键时期,若此时连续遇到阴雨天气,应做好喷药防治工作,比如喷施多菌灵等药剂,这样既能避免小麦受到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侵染,又能提高产量。
2、根据田块的墒情适当对麦田进行灌水,同时还要抓紧时间除草,避免杂草疯长。
三、西瓜追肥
1、西瓜一般会在立夏进入花果期,此时要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浇水次数,让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2、适当追施磷钾肥,每隔20天左右追施1次,这样可促使植株更好地开花结果。
四、梨树修剪
立夏要对梨树进行修剪工作,以控制新梢生长、促使花芽分化为重点,然后将瘦弱细小、长势过旺的枝叶剪除,这样能促使植株长出更多新枝,之后的长势也会更加旺盛。
五、柑橘施肥
柑橘的枝叶一般会在立夏进入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此时要适当疏松根部的泥土,然后浇灌经过稀释的氮磷钾肥液,这样能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
六、畜牧管理
气温上升后要做好畜禽舍的通风、降温工作,并且要按时消毒、灭除蚊蝇,避免爆发疾病。
物候特点:会先可听到蝼蛄和青蛙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一候:蝼蝈鸣
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
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尤其江南地区,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1、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立秋的时候再称一次,看看夏季长了多少,能说明我们的(身体)情况的。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却是无疑。
2、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也会引得人们食欲大开。
立夏这天,南方人喜欢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乌米饭也是立夏一大美食。乌米饭做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先把乌树叶子捣烂,在冷水中浸泡,然后去渣,再将洗净的糯米浸入乌树叶子汁内,把糯米浸透,变成黑色,再放入铁锅里蒸熟,最后再撒上些白糖,这就搞定啦。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膑。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营养学界有句话认为,“每天五蔬果,你的生命是彩色的”,吃多种颜色的蔬菜水果,所摄取的营养更为均衡。另外,新鲜蔬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同时也有美白,抗紫外线,防止晒黑的作用。而膳食纤维则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5、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6、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7、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不过,茶叶中含有的茶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夏天喝茶消暑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出现“醉茶”的现象,不喝浓茶。不空腹喝茶、不大量喝茶,如果出现“醉茶”,可及时吃点东西,喝点白开水来缓解。
8、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据载,立夏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且马匹、车旗一律朱红,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日有忌坐门槛的说法,特别是孩子。俗传立夏坐门坎,夏天里会疲倦多病,且一年精神不振。如果孩童不小心坐到门槛了,就必须要坐满七根门槛,才可解除这种禁忌。
9、吃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鸡蛋相当于一个“微型营养库”,是夏天快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成分的首选食物。夏天人们由于大量出汗,体力消耗大,容易疲乏,食欲减退,这时吃上一个鸡蛋,可以快速补充体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对安然地度过盛夏酷暑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