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故事2020最新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3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传统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传统故事1

捞刀河,又名“捞塘河”、“潦浒河”,为湘江一级支流,有“长沙市第二大内河”之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境内,发源于浏阳市石柱峰北麓的社港镇周洛村,流经浏阳市社港镇、龙伏乡、沙市镇、北盛镇和永安镇,长沙县春华镇和黄花镇,开福区捞刀河街道于长沙城北洋油池汇入湘江。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为2543平方公里。

相传,三国时关羽率兵攻打长沙,来到捞刀河一带后,屯兵缓进,以探虚实。有一天,关公与部属乘小船沿捞刀河进入湘江,想打探长沙城河防。但宽阔的湘江上,战船密布,戒备森严,若从水路进军攻取长沙,肯定行不通。关公闷闷不乐,率部属倒桨回营,准备策划再战。不料,船行至捞刀河湘江入口时,一个大浪冲来,关公来不及提防,手中的青龙偃月刀落入河中。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而活,带着宝刀逆水而上。幸得周仓逆水追了7里,才将宝刀捞上来。从此,关公落刀之处就叫落刀嘴,周仓捞刀的这条河,就叫捞刀河。

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东西讲的非常玄乎。比喻“关羽捞刀”的故事。在下游落了刀,而在上游捞到了刀。甚至说成:“关公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而活,宝刀入水后,青龙荷着宝刀逆水而上”这么玄乎。

“关羽捞刀”,从诸多资料中,我找到了7种说法。就地点来说也有的说在社港镇境内,大多数说在长沙境内。根据留下的地名“落刀嘴”等来看,应该是在长沙比较正确。在《寻淮洲故里》一书中我采用了在长沙的说法。当然还有下面要讲到的理由。至于刀怎样落水、怎样捞刀,我反复思考。民间传说在下游落刀,在上游捞刀,似乎比较玄乎。首先我写在下游捞刀,已经成文了,后来看到一些资料,我又重新写过了。觉得在上游找到更符合捞刀河的历史状况,更使捞刀河名称富有传奇色彩,更理解了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将“北川河”、“潦浒河”改称捞刀河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对关羽的思想感情。

当然,在下游落刀从上游捞刀,是不是故弄玄虚,或者说有迷信色彩,甚至如传说中所说,“关公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而活,宝刀入水后,青龙荷着宝刀逆水而上”这样神乎呢?这就有待我们了解一些相关情况。故事中有两个细节是我所看到的7种说法都一致认为的:船被突然涌来大浪颠簸,向来稳重的关将军失手落刀然后捞刀;刀捞起后比落水前更锋利。

为什么会突然涌来大浪,它与在上游捞刀有什么因果。这就由捞刀河当时特殊的地理状况决定了。有“长沙市第二大内河”之称的捞刀河原来是朝南逆向上流流入湘江,上游2公里处是浏阳河流入湘江。汛期时,三条河的交汇处形成巨大的“顶托”。捞刀河逆流入江,导致湘江水倒灌,河道两边的五合垸、捞湖垸、福安垸内的长沙市民因此连年遭灾。根据这些情况,笔者翻阅有关史料后认为,关将军在察看的时候长沙是六七月份汛期。天气晴朗的捞刀河流域没有降水。而湘江、浏阳河上游某一段突降暴雨。在关将军回到捞刀河时,洪水“顶”入,倒灌捞刀河,船被突然涌来大浪颠簸,向来稳重的关将军失手落刀。刀落水后由倒灌的逆流而推到上游。因此,刀在上游捞到。2004年捞刀河入湘江处河道拉直了,顺流流入湘江,减少了水灾,也没有了“顶托”“倒灌”现象,就不可能把刀逆推到上游了。说到刀捞起后比落水前更锋利,也不是故弄玄虚或神化。长沙县捞刀河镇生产的“捞刀河”刀剪与北京“王麻子”和杭州“张小泉”刀剪齐名,自明末以来畅销于世,用了捞刀河水卒火是其中原因之一。捞刀河发源地浏阳社港周洛桂花峡内有一名胜叫磨刀坑。用磨刀坑的水磨刀,比用其他地方的水更容易使刀锋利。捞刀河水确有使刀锋利的元素。

对于民间传说中的玄机,是人们没有去研究它的实质,去观察它的本质,而显得玄乎!但民间传说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是有根据的。只是他们没有科学的解释,所以玄乎。比如关羽捞刀,了解了“顶托”、“倒灌”,了解了“磨刀坑”,故事也就不玄乎了。

传统故事2

“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在位于崆峒岛和芝罘岛之间的扁担岛上,春节人们很喜欢张贴这样的对联。据说,这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

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牛郎毕竟年岁大了,读书实在不行。但是,一辈子做个牛倌,他又于心不甘。为过一把官瘾,他把书撕了,折叠成一个精致纸制的乌纱帽。又找来剪子,用硬纸板剪成两根长长的乌纱帽翎子,插在帽子两侧,戴在头上,对着镜子,自我欣赏。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当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约,织女悲痛欲绝的信息,便来找牛郎责问。正巧,看见牛郎头戴纸制乌纱帽子,踱着方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当官好,当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乌纱帽左边那根翎子。只见那官翎飘飘悠悠地往下掉,落进大海,刚好与牛郎的扁担叠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担状的岛屿。

后来,扁担岛上人家春节张贴对联,多用“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就是告诫子孙读书识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种人家的本分。

传统故事3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6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传统故事4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传统故事5

斩脉

海原城西四十华里出,有一座前年古城-西安州。西安州城座落在华山下,四面山峰环绕,园河溪流绕城而过,形似银带裹玉瓶。

传说古城西安州风脉极好,是出侯拜相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出过将相人才?当地流传着一段明间故事。

很久以前,西安州东南二十华里,有一座大山。山形曲回,形成一个很大很大的山弯,对面就是海原有名的八景之一:"天女散花"胜景林光寺,山上绿树成荫,野花芬芳,百鸟鸣脆。据说就是当时的聚脉点,被周赧王斩断。因此,西安州就没出来得将相人才。

周赧王坐庆阳时,有个风水先生对周赦王说:"陛下,据我查看帝都庆阳的风水龙脉已开始西移,假若不设法拦住,恐怕本朝气数就尽矣。"

周赦王一听深觉惊慌,急问:"只要能拦住风脉,本朝江山可古长存"。

周赦王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不但要拦住西移的龙脉,并且要将通往东南西北的风水脉路一起斩断,让龙脉死聚庆阳,哪里也出不去,我就可以高枕无忧地辈辈坐安稳的太平王。于是就找来许多的风水先生,带上兵卒,从庆陧出发,顺秦岭越西岳,一直向西。寻来找去,摸到如今西安州大沟山时,风水先生说:"脉气已移到此处。"当即令兵卒往断里挖山,兵卒们挖呀挖,无论白天挖开多大的豁口,到晚上一夜就仍然合在一起,天天如此地挖,夜夜如常地合,根本没办法挖开。

却说有天一个士兵把一只鞋丢了,到晚上才想起来,随即就跑去找,当那个士兵跑到山口时,听见有说话的声音,赶忙蹲下身去。仔细一听,真的是两个人在说话。一个说:"赶快堵,天亮前一定得堵住。"另一个说:"要是人家白天黑夜连着挖,想堵也是堵不住了。"

那个士兵听到这个秘密,调回头跑回家去就报告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听后大喜,立即所有士兵,分成二班,白天黑夜各一班,不停地接着挖。从此,挖开的山豁豁再也合不严了。不知挖了多少天,挖出来一根三人合抱粗的芦子草根,土兵们用蹶头破开后,从里里淌出来一股子淡红血水。据说,那就是脉气。被破掉的脉气,熏染了林光寺的半个山,使原来山秃沟干、草木不生林光寺变成如今有名的一个山水明媚、风景秀丽的胜地,给大沟山留下了一个山豁豁,如今人们都叫大沟腰岘。自周赦王暂断了风脉后,西安州没有出将相是小事,不久周赦王就灭亡了。人们传说是周赦王自个斩断了自个儿的龙脉。


传统故事2020最新相关文章

★ 经典民间传说故事2020最新整合

★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2020最新归纳5篇

★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2020汇集

★ 中国民间故事2020汇总

★ 关于节日的故事2020最新

★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2020汇总

★ 民间传说故事2020最新汇总

★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2020精选

★ 传统节日有关的传说故事2020最新归纳

★ 国外的民间传说故事2020最新归纳整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