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的知识点大全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中学语文的知识点大全

语文高考科目考试试题会以新材料或者新情景出现,抛弃基础,单纯做题,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可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语文的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语文的知识点大全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语文考试怎么复习

1、省主语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3、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语文知识点归纳

1、立即。例:①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②即从巴峡穿巫峡

2、就是。例:①几自疑身外即战场。②即今之累然在墓者也。

3、靠近,接近。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4、则,就。例: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义耳。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③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

5、当,当下。例: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即:当天)②即夕行步如平常。(即夕:当晚)

6、即使。例:①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②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

7、假如,如果。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8、就……来看。例:即其新不究其旧。

[即便]随即,马上。例:①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②你可即便交割。

[即位]帝王或诸侯登位。例:昭王薨,安釐王即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