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圣诞节六大传统习俗_圣诞节的习俗及意义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4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英国人过圣诞就如中国人过春节,整个英国从十一月份就开始有了浓浓的圣诞氛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国圣诞节六大传统习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国圣诞节六大传统习俗

Christmas Cards:圣诞贺卡

Christmas Cards

在电子产品如此发达的今天,英国依然保留着传统的送纸质贺卡传统,比如说生日贺卡、婚礼贺卡、圣诞贺卡等等。

圣诞贺卡是为庆祝圣诞节而印制的卡片,因此卡片的图案大多都有的含义,如耶稣降生的场景、伯利恒之星等,另外一大部分则以雪景、雪人、圣诞风俗为主。

据说,世界上第一张商业性圣诞卡是1843年在伦敦由亨利科尔爵士制作的。现在,除了从商店中购买成包的卡片之外,自制圣诞卡也很流行,一些人还会把家庭照片放在卡片当中,使收卡人感受到自己的一片心意。

有些人每年还会利用这个机会寄发圣诞信,通告收件人自己和家人过去一年的情况。听起来虽然很实用,但是圣诞信通常也会引来不满。收件人或者会觉得发信人事无巨细的流水账枯燥乏味,或者觉得发信人过于炫耀,亲戚更可能会对发信人在信件中对自己的刻画不满。

Christmas Crackers:圣诞拉炮

Christmas Crackers

中国人春节会放鞭炮、放礼花,英国人过圣诞节会有圣诞拉炮,这是英国人庆祝圣诞时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据说1850年伦敦的一个糖果小贩制作了第一只圣诞拉炮。

现在流行的圣诞拉炮是由硬纸制成的一个筒,形状如同一个特别大的水果糖。两人一人拉一头,纸筒断开时发出小小的爆炸声。拿到大头的人获得其中的小礼物,一般包括一顶皇冠状的纸帽子、一个小玩具、一个写着笑话、谜语、或是脑筋急转弯小故事的纸条等。圣诞派对和圣诞大餐后,客人通常都会拉圣诞爆竹。

英国人经常拿圣诞拉炮开玩笑,说其中的笑话一点也不可笑,小礼物既难看又没用。据悉历史上最大的圣诞拉炮长约181英尺,直径11英尺,是1998年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个购物中心制作的。

Christmas Trees:圣诞树

Christmas Trees

英国最有名的一棵圣诞树位于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自从1947年开始,挪威首都奥斯陆每年都会赠送一棵圣诞树给英国人民,表示对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援挪威的感谢,圣诞树成了英国和挪威人之间友谊的象征。

每年的11月,挪威人都会举行有奥斯陆市长、英国驻挪威大使等亲自参加的砍树仪式。树高一般在20-25米之间,树龄在50-60年间。运送到伦敦之后,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四傍晚,特拉法加广场上都会为这棵圣诞树举行专门的亮灯仪式。特拉法加广场的圣诞数经常被用作英国圣诞节的标志。

Mince Pies:百果馅饼

Mince Pies

这种馅饼是圣诞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甜品。最初的百果馅饼名不虚传,其中的馅是肉馅,而不是今天的各种干果。起初,百果馅饼都是椭圆形的,代表着耶稣基督出生后被放在的马槽当中,馅饼的顶部则象征着包裹耶稣的布。现在,百果馅饼多为圆形,既可热吃也可冷吃。

中世纪以来一直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如果从圣诞日之后算起的12天(直到1月6日)当中每天都吃一个百果馅饼的话,那么今后12个月内你的生活会充满幸福。平安夜,英国的孩子们会在家门外给圣诞老人留下一个百果馅饼和白兰地,并给圣诞老人的驯鹿留下一些胡萝卜。

Nativity Plays

Nativity Plays

传统上,在圣诞节之前,英国各个小学的学生们都会化妆表演一出关于耶稣基督诞生的剧目,观众包括学生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的有关人士等。剧目的场景是基督的诞生地马厩,剧情讲的是牧羊人和三圣贤前来看望圣婴、约瑟与玛利亚。

剧中的人物通常都由小学生扮演。早些年,这些化妆剧中还曾经使用真的动物,如牛和驴。但现在通常由学生化妆或者使用道具。

现在,有些学校以保护儿童为名禁止家长拍摄Nativity Play的录像,让很多希望炫耀自己孩子演艺才能的家长失望,也招来了很多批评。

Pantomime

阿拉丁 Aladdin

这是英国传统的圣诞节演出活动,简称Panto,观众主要是儿童,剧目一般都是根据童话改编的,比如说,睡美人、灰姑娘等。但是,最早的时候,Panto是为成年人表演的,据说起源于古罗马时代冬至时分举行的庆祝活动。当时的表演当中,一切都要与平常的惯例颠倒过来,比如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等,和现在的Panto一样。

Panto在18世纪时传入英国。现在已经成了圣诞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个家庭娱乐节目。Panto一般从节礼日开始上演。流行歌星、著名主持人、喜剧演员等纷纷客串登台献艺。但是故事情节通常却被改头换面,丧失了原貌。

观众、特别是小观众们既要加入合唱、又要合作变戏法、还要给坏蛋起哄,给好人提醒、加油,显然比演员还要忙、还要累。

圣诞节的意义

圣诞节的意义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圣诞节是西方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在一起庆祝,以此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同时也是普遍庆祝的世俗节日。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

十九世纪发展至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过起了圣诞节。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圣诞节、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的形象在世界各地都深入了孩子们的内心。圣诞节到来之际,许多家长会给孩子们讲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孩子们体会到圣诞节背后的意义,懂得爱,懂得分享,懂得感恩和回报。

各国圣诞节的习俗

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的几天一定会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的眼中,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一定要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会到来。

芬兰在12月圣诞节的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神怡。

英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圣诞节喝啤酒,吃烤鹅,他们更喜欢利用圣诞节假日外出旅游。

圣诞节交换礼物规则

游戏规则是每个人带一个包装好的礼物去party,不写收礼物的人是谁,到达party时将礼物放在一起。到了拿礼物的时候,大家依次从礼物堆中挑选一个匿名礼物,然后猜测是谁带来了这个礼物。

有时候大家还会在拆礼物的时候玩游戏,比如大家围坐一桌,其中一个人最先拆开自己的礼物,然后这个人可以选择保留礼物或交换别人还没有拆开的礼物。这时候就像赌博,你可以赌某个人手里还没拆开的礼物会比你的好,然后选择和他交换。

这样大家依次拆开自己的礼物然后选择是否与还没拆开的礼物交换,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好玩儿的事情发生,比如你刚好换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礼物,或者你刚好和喜欢的礼物擦肩而过。不过换来换去,最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游戏的过程,留下美好的记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