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6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清明节一般是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饮食禁忌和传统食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清明节饮食禁忌
霉变的甘蔗不能吃
有句俗话叫做“清明蔗,毒过蛇”,意思是说,由于清明前后气温升高,一些甘蔗容易发生霉变,这样的甘蔗里会产生三硝基丙酸这种化学物质。而这种毒素不到0.5克就可以使人发生中毒迹象。霉变甘蔗中毒起病急,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仅10分钟,最长可达数小时。
因此若发现甘蔗霉变、内里出现红心、或棕褐色、青黑色,有难闻气味,则千万不能食用,市售所谓鲜榨甘蔗汁,若不能确定所使用的甘蔗是否霉变,则也不应饮用。不过,清明节的甘蔗只要是新鲜的、没有变质的,还是可以正常食用。
受污染野菜不能吃
清明时节人们趁踏青、上坟祭祖之时顺路摘点野菜,这都是极为常见的。野菜的营养价值高,近年来倍受追捧。但是,并不是所有野菜都可食用,有些野菜是有毒的,那些在公路旁,污水边受到污染的野菜,其中可能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误摘食用就会导致中毒。
青团并非人人可食
清明寒食自然少不了青团,青团包括糖皮、青皮和白皮这几类,其主要食材是艾草和糯米,而糯米是很难消化的食物,肠胃功能不好的人要慎食,特别是患有胰腺炎、胃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
螺蛳清洗不当勿食
清明时节的田螺丰满、肥美,民间赐予其“清明螺,胜似鹅”的美誉,但是采食螺蛳要注意,田螺因生长在污处,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很容易引发霍乱、甲肝及其他肠道疾病。因此,食用螺蛳一定要清洗干净。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青团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明节节日食品。
艾粄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节必备的传统食物。艾粄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和艾草,它的做法也不是很复杂。因为艾草做成的食物都会有一种独特的口感,所以有许多人喜欢吃艾粄。
馓子
在清明节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看见一些地方经常会有卖馓子的小摊。在南方和北方,馓子的做法有着一些差别,南方的馓子比较细致,而北方的馓子就比较粗糙了。
暖菇包
泰宁一带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饮食习俗。暖菇包是由一种当地人称为暖菇草的东西制作而成的。南方制作的暖菇包形状和包子类似,而北方制作的暖菇包形状和饺子类似,不过对于暖菇包的形状,民间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
子推馍
在清明节的时候吃子推馍的饮食习俗,是用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质的。子推馍有着许多不同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子推馍要给不同的人吃,男人和女人吃的子推馍形状就是不一样的。
鸡蛋
在清明节食用鸡蛋的饮食习俗,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一些地方,古人认为在清明节的时候吃鸡蛋,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整年都有一个好身体。清明节的鸡蛋,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画或者是雕刻。只不过画过的鸡蛋还可以吃,雕刻过的鸡蛋就只能用来观赏了。
清明饭
清明饭顾名思义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吃的饭,清明饭是由各种可以食用的青草药制作而成的。这种饭吃了之后,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清明节气候特点
清明一到,气温上升,此时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已升至12°C,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个时节的北方,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在田间管理工作中,要注意防御晚霜冻,否则会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的严重后果,因此水稻的播种、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
而在西北高原,牲畜草料不足的寒冬影响,抵抗力下降,必须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麦长只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快要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人拔节期。若想取得丰产,一定要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的早作、江南早中稻进人大批播种的合适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人花期,要重点做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适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下种。
2022年清明节饮食禁忌和传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