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七夕节的起源及寓意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5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在我们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被外国人称做:“中国情人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七夕节的起源及寓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夕节的起源

古籍记录:七夕起源为一个节令

七夕起源很早,刚开始时只是作为一个节令。从历史文献来看,七夕节起源时间至少在三四千年以前,其起源与星象、物候密切相关。

据说七夕的节日在战国时期可能就已经有了。据明代罗颀《物源》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但因作者与所载时间相隔太远,恐不足信。

关于七夕乞巧风俗最早 的记载当数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文中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中时,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 之‘相爱连’。” 又载:“汉丝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开于襟褸。”

这两条记载都可以说明,西汉初宫中过七月七日的盛况,而汉代这些风俗活动中都不见有关牛郎织女故事的记 载。由此可见,七夕并非是牛郎织女传说所衍生出来的岁时节日。

关于七夕节的起源,我们可以从七夕风俗中去探寻。我们会发现,“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星神,也就是对自然的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东晋周处《风士记》:“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 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此处的河鼓和织女,指的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牵牛星是视为谷物神,织女则传说是天帝之女桑蚕神,谷物神和桑 蚕神都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先民极为重视的神袛。那时的人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星宿。至于在七夕拜牵牛和织女二星,是因为两 星的运行七月显得最为突出。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据《太平御览》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麋为珍。” “七月七日为良日”,所以把它作为庆贺秋收的吉庆日子。汉魏时把这一天作为集会游乐的日子。这一天还是天宫神仙们聚会的日子。

《续齐谐记》记载:“织女渡 河,诸仙悉还宫。”七数在民间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完满。

因此,在七夕风俗里,有乞巧乞福乞情等风俗,都是源于七月七日 是良日,以此祈求丰收美满之意。对时间的崇拜,也延伸到对生命的崇拜上。在七夕风俗中,就有乞子和祭祖的风俗。古人将七月七日作为节日是崇拜七这个神秘之数的结果,其实质是对生殖的期盼和膜拜。因而,在古代,很多女性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在七夕节这天往往会 进行乞子的活动。

七夕情人节送什么花合适

送玫瑰花

爱情玫瑰是爱情的最佳代言人,不少新人拍婚纱照,首选玫瑰,但玫瑰的颜色不同含义也有所区别:红玫瑰代表:深爱着你;粉色玫瑰表示:动情在心、爱的宣言;白玫瑰则表示:天真、纯洁、尊敬的含义。

送郁金香

郁金香的花语为博爱、体贴、高雅、富贵、能干、聪颖。不同的花色也有着不同的花语,例如:红色郁金香代表热烈的爱意、粉色郁金香代表永远的爱、黄色郁金香代表开朗、白色郁金香代表纯洁清高的恋情、黑色郁金香代表爱的表白,永恒的祝福。

送百合花

百合花象征着百年好合,顺顺意意,长相厮守。精美的花束,爱意的表达,是浪漫时刻不可缺少的佳物哦。

送蓝色妖姬

象征着相守是一种承诺,人世轮回中,怎样才能拥有一份温柔的情意!双枝蓝色妖姬花语是:相遇是一种宿命,心灵的交汇让我们有诉不尽的浪漫情怀。而如果是三枝蓝色妖姬,送花人表达的是另一种情愫——你是我最深的爱恋希望永远铭记我们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送薰衣草

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的来临。薰衣草是一种馥郁的紫蓝色的小花。这种生于法国普鲁旺的花,就像它的所在地一样具有浪漫的情怀。

送康乃馨

温馨大部分康乃馨都代表了爱、魅力和尊敬之情。浅红色代表钦佩,深红色代表深深的爱和关怀。纯白色代表了纯洁的爱和幸运;花纹康乃馨代表拒绝求爱时的道歉。粉红色康乃馨具有最重要的象征和历史意义,因此粉红色康乃馨成为了不朽的母爱的象征。

送蝴蝶兰

真爱这种花形似彩蝶,花姿优美动人,极富装饰性。蝴蝶兰代表恋人之间真挚的爱,是新娘捧花中的重要花材。在情人节那天送上一束蝴蝶兰表达自己的心意,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七夕节的寓意是什么

1、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在农耕社会中,家庭不但是一个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而且是社会构成的细胞,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弘扬牛郎织女故事传说倡导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坚贞爱情的婚姻爱情观,在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谈到中华民族的婚爱观,就提起宋人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既是对中华民族婚爱观的一个概括,又对它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他不是单纯地对牛女悲剧的同情,而是以一个新的视角,讴歌真挚、纯洁、坚贞的爱情。在责任心的驱使下,虽远隔万里,长期分离,却还能够保持婚姻的稳定性、长久性,不仅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即使在现在这都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这里责任与爱情达到了统一。从另一个视角看,这也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婚爱悲剧的重要原因。

2、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领会,又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个失去精神支撑的人如同一具僵尸,一个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于该民族的消失。

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这种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乞巧活动的开展就是激励人们追求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自强不息,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创新,代代传承,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动恰恰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开展的。

如果让乞巧活动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将会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们素质的提高,而祈福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祈福从根本上讲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谐、和平,它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实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亦是中和,而民间文化追求和合圆满的精神更是以上文化精神的根源。因此,和合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从最近接触的资料来看,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民间在七夕祭活动中也非常看重祈福,祈求平安、幸福、和谐、和平。足见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的开展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