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0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元节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中元节也北城为七月半,因为它就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ndent: 0px; text-align: center;">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元节释义: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俗有烧衣包、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返回目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道教传说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元节”之名起于北魏,“中元”是道教的说法。道教经典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又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天官神主赐福,生于正月十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道家以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届时地官检查、考校天上地下神仙、凡人、动物的表现,以便定罪免刑。东汉《老子章句》引《道经》:“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又《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道教会举行“中元普渡”,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顺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佛教传说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元是佛教的“盂兰盆会节”,首创者据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4“盂兰盆”一词来自佛教的说法,被称为“屋兰玛纳”(梵文ULLAMBANA),是“解救倒悬”的意义,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为旨意,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替孤魂野鬼诵经布食。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在民间亦有很多形式别样的“荐新祭祖”的节庆活动,其意义与“中元节”的主旨是相同的,如“麻谷节”(河北)、“田了节”(广东)、“鲜果节”(布依族)、“抢猪节”(畲族)、“丰年祭”(高山族)、花衣节(广东)、施孤节(广西)……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民间的这类节俗都是围绕着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庆丰收、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相同的目的展开的。自魏晋以来,佛道融合,将神佛混为一体,已是民间普遍信仰。又因为这些活动基本都定于七月十五这一日子,所以它们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而形成今日饶富慎终追远、博爱精神的“中元普渡”习俗。
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返回目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返回目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不要穿红色的内衣裤,因为该月有很多做法事的,内衣裤是人体的第二层皮肤,红色与灵界相通,免鬼邪缠身,夜晚少穿红衣;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另外探病问丧可免则免,医院、坟场等阴气重的地方不要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最好避免到江河、海中游泳;避免一人独行僻静地,要多人结伴;及晚上尽量不要出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绿色植物属阴,恋人夜间不要到下面多停留,夜晚请不要带帽及墨镜遮眼;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绝不可玩牒仙、笔仙这类东西,在本月会非常危险;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6:有缘人也可以佩带开光了的法器、念念佛号、经文,一串佛珠在手可以挡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家中有玉佛或玉观音的也请随身佩戴;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7:晚上不要直呼姓名,也不要拍别人肩膀,也不要胡乱吹口哨之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8:室内不要挂风铃,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对故去的人要有恭敬之心。
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返回目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根据民间习俗,清明、中元两大鬼节是有区别的,二者的差别就是由阴阳五行观念造成的。清明节祭奠的亡者是自己的祖先亲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游魂野鬼,扔馒头啊烧纸啊放河灯啊念经啊超度这些无人祭奠的亡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清明时节的农历三月,水气也就是阴气进入“死”的阶段,如同动物的休眠,鬼活动的活跃期到此结束,纷纷入居阴宅即墓庐歇息,故而相传这是收鬼的时候。给祖先的冥币要及时送去,否则一旦祖先休眠或已经紧闭家(墓)门,就收不到。由于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祖先都是住在墓中,为了让已经作古的亲人能够在阴间平平安安,修治坟墓自然成为当务之急。也因这个缘故,还要祀左邻右舍,使他们在阴间和睦相处,有些地方甚至还要祀后土,祈求土地神照料墓中先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而到了农历七月,水气也就是阴气进入“生”的阶段,鬼又可以出门离家活动,故而叫做鬼门开。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都是为了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他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因为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会出现“鬼乱窜”的局面。由于鬼刚刚经历夏天巳、午、未3个月活动受限制、无法出外觅食的墓居煎熬,早已是饥肠辘辘,为饿鬼施食就成为要事。又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收受冥币。
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返回目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轩窗天语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元雨丝秋夜凉,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碧落黄泉欲断肠;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两眼泪花化天语,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烛影动映轩窗。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二、月明故乡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碧落黄泉两茫茫,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元心灯照愁肠;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低声细咽秋风冷,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明月何处是故乡。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三、秋织锦田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乡语久别今又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耳濡目染倍觉亲;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秋织五谷田陌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醉月一壶祭祖尊。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四、新米祭祖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千年文化星光灿,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七月十五节流传;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酬谢天地庆丰收,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秋成新米祭祖先。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五、心灯情深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元夜沉月朦胧,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思故追亲御长风;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点亮心燈天垂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