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4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巩乃斯的马_跑警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巩乃斯的马
读了《巩乃斯的马》后,我深刻地体会出马群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我感受到了马对生命、活力的渴望,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巩乃斯的马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
【原文欣赏】《巩乃斯的马》
第一段
没话找话就招人讨厌,话说得没意思就让人觉得无聊,还不如听吵架提神。吵架骂仗是需要激情的。我发现,写文章的时候就像一匹套在轭具和辕木中的马,想到那片水草茂盛的地方去,却不能摆脱道路,更摆脱不了车夫的驾驭,所以走来走去,永远在这条枯燥的路面上。我向往草地,但每次走到的,却总是马厩。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认为那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感觉迟钝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缺陷很难弥补。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喻,就有点替他们惋惜,他们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这大概是由于过分提倡“老黄牛”精神引起的生理反感。骆驼却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至于毛驴,顶多是个黑色幽默派的小丑,难当大用。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所以我不喜欢。它们不是作为人类朋友的形象出现的,而是俘虏,是仆役。有时候,看到小孩子鞭打牛,高大的骆驼在妇人面前下跪,发情的毛驴被缚在车套里龇牙大鸣,我心里便产生一种悲哀和怜悯。
那卧在盐车之下哀哀嘶鸣的骏马和诗人臧克家笔下的“老马”,不也是可悲的吗?但是不同。那可悲里含有一种不公,这一层含义在别的畜牲中是没有的。在南方,我也见到过矮小的马,样子有些滑稽,但那不是它的过错。既然桔树有自己的土壤,马当然有它的故乡了。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
第二段
那是一九七零年,我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第一次触摸到了冷酷、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不正常的政治气息像潮闷险恶的黑云一样压在头顶上,使人压仰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打击我对生活的热爱,精神上的压抑却有可能摧毁我的信念。
终于有一天夜晚,我和一个外号叫“蓝毛”的长着古希腊人脸型的上士一起爬起来,偷偷摸进马棚,解下两匹喉咙里滚动着咴咴低鸣的骏马,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奔驰开了。
天低云暗,雪地一片模煳,但是马不会跑进巩乃斯河里去。雪原右侧是巩乃斯河,形成了沿河的一道陡直的不规则的土壁。光背的马儿驮着我们在土壁顶上的雪原轻快地小跑,喷着鼻息,四蹄发出嚓嚓的有节奏的声音,最后大颠着狂奔起来。随着马的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在空旷的雪野上打着唿哨乱喊,在颠簸的马背上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畅啊!我们高兴得大笑,笑得从马背上栽下来,躺在深雪里还是止不住地狂笑,直到笑得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那两匹可爱的光背马,这时已在近处缓缓停住,低垂着脖颈,一副歉疚的想说“对不起”的神态。它们温柔的眼睛里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弄不懂我们这两个人究竟是怎么了。我拍拍马的脖颈,抚摸一会儿它的鼻梁和嘴唇,它会意了,抖抖鬃毛像抖掉疑虑,跟着我们慢慢走回去。一路上,我们谈着马,闻着身后热烘烘的马汗味和四围里新鲜刺鼻的气息,觉得好像不是走在冬夜的雪原上。
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
我喜欢看一群马,那是一个马的家族在夏牧场上游移,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面一眼就看得出的种公马。它是马群的灵魂,作为这群马的首领当之无愧,因为它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牝马和顽皮的长腿短身子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的尊严。
在马的这种社会结构中,首领的地位是由强者在竞争中确立的。任何一匹马都可以争夺,通过追逐、撕咬、拼斗,使最强的马成为公认的首领。为了保证这群马的品种不至于退化,就不能搞“指定”,不能看谁和种公马的关系好,也不能赁血缘关系接班。
生存竞争的规律使一切生物把生存下去作为第一意识,而人却有时候会忘记,造成许多误会。
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巩乃斯草原度过的那些日子里,我与世界隔绝,
生活单调;人与人互相警惕,唯恐失一言而遭来来顶之祸,心灵寂寞。只有一个乐趣,看马。好在巩乃斯草原马多,不像书可以被焚,画可以被禁,知识可以被践踏,马总不至于被驱逐出境吧?这样,我就从马的世界里找到了奔的诗韵。油画般的辽阔草原、夕阳落照中兀立于荒原的群雕、大规模转场时铺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熊熊篝火边的通宵马经、毡房里悠长喑哑的长歌在烈马苍凉的嘶鸣中展开、醉酒的青年哈萨克在群犬的追逐中纵马狂奔,东倒西歪的俯身鞭打勐犬,这一切,使我蓦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壮美和那时潜藏在我们心里的共同忧郁……
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时,还会在屋子里坐卧不宁,总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而且我还听不得马嘶,一听到那铜号般高亢、鹰啼般苍凉的声音,我就热血陡涌、热泪盈眶,大有战士出征走上古战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之慨。
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勐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勐,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冲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唿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暴雨停歇,马群消失,那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一下不见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常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过去我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巩乃斯之后,我不这么看了。巩乃斯的马,这些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玩艺儿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牛从鞔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
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当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们时,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
第三段
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联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呵,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的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地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巩乃斯的马身上——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的吧。
简介: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着名诗人、散文家。着有诗集《神山》、《野马群》 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背景:
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马的优美形象、崇高品性,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并揭示了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关联,认为骑兵和马车虽被淘汰,马却不会被取代,它有它的价值,而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那种“龙马精神”,也会永远传下去不会消失。
字词:
挑剔(tì)
刹那(shà)
畸(jī)形
风尘仆仆(pǔ)
唿(hū)哨
牝(pìn)马
龇(zī)牙
繁文缛节(rù)
悲怆(chuàng)
登载(zài)
苍劲(jìng)
不稂不莠(láng)
怪癖(pì)
倏(sū)忽
脖颈(gěng)
草长莺飞(zhǎng)
练习题:
1.作者不喜欢牛、骆驼主要原因是什么?写巩乃斯的马为何从牛、骆驼写起?
2.“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间的一种尤物,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3.暴雨中壮阔的马群场面的描写十分精彩,作者除直接描写马群的奔跑,还写了哪些内容?作用是什么?
4.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在某种程度上,马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图腾,联系全文,作为群体的马,作者着重表现了它们的哪些优点?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重要原因:“他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他们不是作为人类朋友的形象出现的,而是俘虏,是仆役。”;对比,反衬。
2.“全部魅力”:①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奔驰,“压抑消失,豪兴顿起”,“马能给人勇气给人以幻想”。②“首领”“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外形,力与威严的气质,竞争中确立的威严。③从马的世界里,“蓦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壮美和那时潜藏在我们心里的共同忧郁”。④迅疾勐烈的暴雨中最壮阔的群马奔腾是世间罕见的奇景,马“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3.内容:①迅疾勐烈的暴雨、怒雷、闪电②牧人大喊大叫③马蹄声、嘶鸣、叫喊、雷声、雨声。作用:烘托出最壮阔的马群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4.坦荡、公平、勇敢、有序。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
高一语文:跑警报
本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故事———跑警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可以想象,有纷扰,有紧张,有血肉横飞的惨状,应该是很痛苦的。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跑警报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
【原文欣赏】《跑警报》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这个故事说明昆明警报之多.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跑”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有一个姓马的同学最善于跑警报.他早起看天,只要是万里无云,不管有无警报,他就背了一壶水,带点吃的,夹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直到太阳偏西,估计日本飞机不会来了,才慢慢地回来.这样的人不多.
警报有三种.如果在四十多年前向人介绍警报有几种,会被认为有“神经病”,这是谁都知道的.然而对今天的青年,却是一项新的课题.一曰“预行警报”.
联大有一个姓侯的同学,原系航校学生,因为反应迟钝,被淘汰下来,读了联大的哲学心理系.此人对于航空旧情不忘,曾用黄色的“标语纸”贴出巨幅“广告”,举行学术报告,题曰《防空常识》.他不知道为什么对“警报”特别敏感.他正在听课,忽然跑了出去,站在“新校舍”的南北通道上,扯起嗓子大声喊叫:“现在有预行警报,五华山挂了三个红球!”可不!抬头望南一看,五华山果然挂起了三个很大的红球.五华山是昆明的制高点,红球挂出,全市皆见.我们一直很奇怪:他在教室里,正在听讲,怎么会“感觉”到五华山挂了红球呢?——教室的门窗并不都正对五华山.
一有预行警报,市里的人就开始向郊外移动.住在翠湖迤北的,多半出北门或大西门,出大西门的似尤多.大西门外,越过联大新校门前的公路,有一条由南向北的用浑圆的石块铺成的宽可五六尺的小路.这条路据说是古驿道,一直可以通到滇西.路在山沟里.平常走的人不多.常见的是驮着盐巴、碗糖或其他货物的马帮走过.赶马的马锅头侧身坐在木鞍上,从齿缝里咝咝地吹出口哨(马锅头吹口哨都是这种吹法,没有撮唇而吹的),或低声唱着呈贡“调子”:哥那个在至高山那个放呀放放牛,妹那个在至花园那个梳那个梳梳头.
哥那个在至高山那个招呀招招手,妹那个在至花园点那个点点头.
这些走长道的马锅头有他们的特殊装束.他们的短褂外部套了一件白色的羊皮背心,脑后挂着漆布的凉帽,脚下是一双厚牛皮底的草鞋状的凉鞋,鞋帮上大都绣了花,还钉着亮晶晶的“鬼眨眼”亮片.——这种鞋似只有马锅头穿,我没见从事别种行业的人穿过.马锅头押着马帮,从这条斜阳古道上走过,马项铃哗棱哗棱地响,很有点浪漫主义的味道,有时会引起远客的游子一点淡淡的乡愁……有了预行警报,这条古驿道就热闹起来了.从不同方向来的人都涌向这里,形成了一条人河.走出一截,离市较远了,就分散到古道两旁的山野,各自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呆下来,心平气和地等着,——等空袭警报.
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听到空袭警报:汽笛声一短一长,才动身.新校舍北边围墙上有一个后门,出了门,过铁道(这条铁道不知起讫地点,从来也没见有火车通过),就是山野了.要走,完全来得及.——所以雷先生才会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只有预行警报,联大师生一般都是照常上课的.
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漫山遍野.但人也有习惯性,跑惯了哪里,愿意上哪里.大多是找一个坟头,这样可以靠靠.昆明的坟多有碑,碑上除了刻下坟主的名讳,还刻出“×山×向”,并开出坟茔的“四至”.这风俗我在别处还未见过.这大概也是一种古风.
说是漫山遍野,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古驿道的一侧,靠近语言研究所资料馆不远,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昆明做小买卖的,有了警报,就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了.五味俱全,什么都有.最常见的是“丁丁糖”.“丁丁糖”即麦芽糖,也就是北京人祭灶用的关东糖,不过做成一个直径一尺多,厚可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掏钱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楔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铁锤,一击铁片,丁的一声,一块糖就震裂下来了,——所以叫做“丁丁糖”,其次是炒松子.昆明松子极多,个大皮薄仁饱,很香,也很便宜.我们有时能在松树下面捡到一个很大的成熟了的生的松球,就掰开鳞瓣,一颗一颗地吃起来.——那时候,我们的牙都很好,那么硬的松子壳,一嗑就开了!
另一个集中点比较远,得沿古驿道走出四五里,驿道右侧较高的土山上有一横断的山沟(大概是哪一年地震造成的),沟深约三丈,沟口有二丈多宽,沟底也宽有六七尺.这是一个很好的天然防空沟,日本飞机若是投弹,只要不是直接命中,落在沟里,即便是在沟顶上爆炸,弹片也不易蹦进来.机枪扫射也不要紧,沟的两壁是死角.这道沟可以容数百人.有人常到这里,就利用闲空,在沟壁上修了一些私人专用的防空洞,大小不等,形式不一.这些防空洞不仅表面光洁,有的还用碎石子或碎瓷片嵌出图案,缀成对联.对联大都有新意.我至今记得两副,一副是:
人生几何
恋爱三角
一副是:
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
对联的嵌缀者的闲情逸致是很可叫人佩服的.前一副也许是有感而发,后一副却是记实.
警报有三种.预行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拉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了,但是进云南省不一定到昆明来.等到汽笛拉了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空袭警报到紧急警报之间,有时要间隔很长时间,所以到了这里的人都不忙下沟,——沟里没有太阳,而且过早地像云冈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无聊,大都先在沟上看书、闲聊、打桥牌.很多人听到紧急警报还不动,因为紧急警报后日本飞机也不定准来,常常是折飞到别处去了.要一直等到看见飞机的影子了,这才一骨碌站起来,下沟,进洞.联大的学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对跑警报太有经验了,从来不仓皇失措.
上举的前一副对联或许是一种泛泛的感慨,但也是有现实意义的.跑警报是谈恋爱的机会.联大同学跑警报时,成双作对的很多.空袭警报一响,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宝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学来了,“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门.跑警报说不上是同生死,共患难,但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危险感,和看电影、遛翠湖时不同.这一点危险感使两方的关系更加亲近了.女同学乐于有人伺侯,男同学也正好殷勤照顾,表现一点骑士风度.正如孙悟空在高老庄所说:“一来医得眼好,二来又照顾了郎中,这是凑四合六的买卖”.从这点来说,跑警报是颇为罗曼蒂克的.有恋爱,就有三角,有失恋.跑警报的“对儿”并非总是固定的,有时一方被另一方“甩”了,两人“吹”了,“对儿”就要重新组合.写(姑且叫做“写”吧)那副对联的,大概就是一位被“甩”的男同学.不过,也不一定.
警报时间有时很长,长达两三个小时,也很“腻歪”.紧急警报后,日本飞机轰炸已毕,人们就轻松下来.不一会,“解除警报”响了:汽笛拉长音,大家就起身拍拍尘土,络绎不绝地返回市里.也有时不等解除警报,很多人就往回走:天上起了乌云,要下雨了.一下雨,日本飞机不会来.在野地里被雨淋湿,可不是事!一有雨,我们有一个同学一定是一马当先往回奔,就是前面所说那位报告预行警报的姓侯的.他奔回新校舍,到各个宿舍搜罗了很多雨伞,放在新校舍的后门外,见有女同学来,就递过一把.他怕这些女同学挨淋.这位侯同学长得五大三粗,却有一副贾宝玉的心肠.大概是上了吴雨僧先生的《红楼梦》的课,受了影响.侯兄送伞,已成定例.警报下雨,一次不落.名闻全校,贵在有恒.——这些伞,等雨住后他还会到南院女生宿舍去敛回来,再归还原主的.
跑警报,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最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他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联大师生跑警报时没有什么可带,因为身无长物,一般大都是带两本书或一册论文的草稿.有一位研究印度哲学的金先生每次跑警报总要提了一只很小的手提箱.箱子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是一个女朋友写给他的信——情书.他把这些情书视如性命,有时也会拿出一两封来给别人看.没有什么不能看的,因为没有卿卿我我的肉麻的话,只是一个聪明女人对生活的感受,文字很俏皮,充满了英国式的机智,是一些很漂亮的essay,字也很秀气.这些信实在是可以拿来出版的.金先生辛辛苦苦地保存了多年,现在大概也不知去向了,可惜.我看过这个女人的照片,人长得就像她写的那些信.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抗战期间,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无法统计.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就我的记忆,大东门外,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枪扫射,田地里死的人较多.大西门外小树林里曾炸死了好几匹驮木柴的马.此外似无较大伤亡.警报、轰炸,并没有使人产生血肉横飞,一片焦土的印象.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
简介:
《跑警报》是篇感性散文,具有感性散文的无拘无束,率性自由的风格。文章所选取的材料很多,有些似乎与主题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背景:
两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织成的一所大学。从1937年在长沙建立临时大学,后迁昆明,到1946年7月返间北方,前后共计几年时间。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一所特殊大学,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西南联大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为战时中国和今后培养了大批人才。西南联大是由北方二所着名大学联合而成,而这三所大学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我们熟知的着名人物如梅贻琦、沈从文、金岳霖、闻一多、周培源、杨振宁等等,他们都在西南联大任教或求过学。
字词:
迟钝(dùn)
笑靥(yǎn)
迫(pò)击炮
虎视眈眈(dān)
驿(y ì)道
巡(xún)视
大杂烩(huì)
戛(gá)然而止
坟茔(yíng)
名讳(huì)
添加剂(jì)
好高骛(wù)远
殷(yīn)勤
络绎(yì)
梁山泊(bō)
耳濡(rú)目染
练习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滇西勘误表密诀漫山遍野
B.起讫挖墙脚陷阱忧柔寡断
C.逻辑度假村脉搏崭露头角
D.瞭望百页窗凋敝坐收渔利
解析 A项密—秘;B项忧—优;D项页—叶。
答案 C
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铁道部负责人表示,春运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会永无________地________下去,到2020年,发达________ 的铁路网络将全面建成,加之其他交通运输行业的________发展,中国春运这一紧张状态将不复存在。
A.止境继续完全同时
B.休止持续完善同步
C.止境持续完全同步
D.休止继续完善同时
解析 休止:停止。止境:尽头。持续:延续不断。继续:活动延长下去,不间断。完善:完备美好。完全:齐全,不缺少什么。同步:指互相关联的事物在进行速度上协调一致。同时:同一个时候。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