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精选10篇)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9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属于九义务教育范围之内。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以下是小编准备小学数学教师随笔范文欢迎借鉴学习

ndent: 0px;">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 style="color:#125b86">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篇1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感是一种动地、自觉地理和运用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图形描述现实世界过程,建立感和符号感,发展思维”。如何理解感,如何在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感,是研究思考问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 、 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体验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跃,大面积参与,使抽数学具体化,紧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的感真实化。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体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概念,得到抽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现实情境中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如在一年级“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活动时的情景吗?大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馨的幼儿活动画面:“大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过程理解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用和创设情境体验感受数学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和富有生命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不在,使学生意识得以萌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二 、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启蒙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培养,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生活资源,将抽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观察认识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从中提高学生的敏锐程度,形成对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感。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联系身边事物,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生活中到数学,到存在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围的世界所具有的化的意味。如在教学认识时,开展了“朋友”辨论会,有的学生慷慨:“早晨要看手表;打电话要看电话号码;进教室要看几……我们每不和打交就不行”……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意义,为建立感奠定了基础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感受生活,形成对的良好直觉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并从中深刻领会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学生加深数学生活联系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的良好直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采撷与数学相关生活,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有些同学理解5-0=,我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子来说明为什么5-0=5?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纷纷举:生1:我的想法是:比如说有5个苹果,吃了0个,也就是一个都没吃,所以还剩5个,5-0=5。生2:今妈妈给了我5元,我现在一也没用,还有5元列式5-0=5……这些子都是生活中身边的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确了不管5个苹果,5元还是其他物品,只要减去0,就都是从5个东西里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都没去掉,所以5减0还是等于5。从而在这些生活体会含义,初建立了感。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三、活动智慧,在活动发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教学数学活动教学,而数学活动又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并自我建构数学知识过程活动,人的自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现。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数学活动平台,始终把儿童活动作为主体发展基础载体,提供开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有自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操作活动空间,使学生感真正得到发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构建活动平台,让学生感应在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数学活动平台帮助他们在动实践、自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把握大小顺序等相对关系,用表达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应不在,体验感的存在。如为了让学生感应信息数字化教师构建一个活动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父母居民身份证号码抄下并且解读。当身份证位数代表信息后,请学生当一次校长助理,仿照身份证号码设置,为学校设计全校学生的学。经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应到表达交流信息,而且就在生活中。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开放活动时空,让学生感受有何能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学生数学一般有枯燥无味、秘难测之感。为此,教师教学时要开放活动时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之感受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在认识以后,我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一5长的绳子结合估算实际丈量校园内某一地方长度,进一加深对长度单位认识。往后我又随机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让学生绳子当篱笆,去围一块地,开展“看哪个小组围得多”操作活动学生很有创意的想出了各种五的围,有在操场上围成长方形的,有靠一边围墙的,还有找一个靠了两边墙围的……学生通过相互比较,最后择优选定了操作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就使原来枯燥乏味的单位概念教学“鲜”了起来,学生也更加喜欢数学,更好地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得到进一发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四、“以人为本”, 在估算中增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感。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如:“一本9元,全52人,全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在估算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10×50 = 500,估计在500元左右。”有的学生认为:“10×52 = 520,不到520元。”有的学生可能说:“9×50 = 450,肯定比450元多。”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机会,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比较各种算法特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逐发展估算的意识策略,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自意识,进而形成一种习惯,使学生在不断地估算中发展自己的感。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综上所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感受中逐建立起来。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对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形成解决问题策略,形成良好感,提升数学素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 style="color:#125b86">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篇2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关于数学教学本质问题,探索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要包括揭示概念思想方法的概括形成过程,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案的制定选择过程以及探索数学结论的发现、论证过程。探索式教学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重视背景介绍,通过概括形成概念法则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教学中每一个概念的产生,每一个法则规定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法则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探索式教学就是要服这种弊端,还概念法则形成过程学生。如方程概念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教学传统方法是给出方程的定义,然后给出若干式子让学生判别哪些是方程。探索式教学做法是,先给出若干式子,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如一部分式子是等式,一部分式子是代数式,在等式中又有一部分是含有未知的,这样我们就把这一种含有未知的等式叫做方程似的子可以举出多,这里不再多说。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二、提供开放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定理、结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智慧传统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是如何想到的?探索式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主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三、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问题”是数学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规律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舍去了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辛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探索式教学则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解决方案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四、造就民气氛,通过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在数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是十分普遍的,传统做法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垂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想到。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无奈。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探索式教学要求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意见,哪怕走弯路”,吃“苦ndent: 2em;">;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方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五、增加发散机会,通过交流,实行群体效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中除了“一多解”以外,还有“一多变”、“一多用”、“一”等多种发散机会。探索式教学十分重视为学生增加发散机会,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交流,集中群体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大合唱”。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六、注意回顾反思,通过总结提炼数学思想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探索式教学要求充分暴露知识发生过程,其中包括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探 索式教学通过对学生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所有方法的概括、提炼,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思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 style="color:#125b86">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篇3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在学生会口算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基础学习的,而且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掌握了列竖式计算方法,因此学生计算能力具备的基础上,学习单元内容难度并不算很大。但在实际教学中,从课堂练习作业反馈来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现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数位不对齐,有的学生把一位数加减两位数中个位上的对到十位上,造成计算错误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横式上的得不写。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总是把数字符号,如把23抄成32,把加抄成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当加在做,或把加当减做。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有的学生口算了以后就把答案写在横式上,再列竖式计算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回顾我的教学,不难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并不熟悉低段的学生学习特点,在我的潜意识里,已经把他们的能力拔高了,很多细节,我没有强调和深入讲解如我认为“数位要对齐,就是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是非通俗易懂的,学生理解没有问题。现在看来,我的想法太幼稚了,我应该应该举一个如25+9或似的算式,让学生上,加深对“十位对十位,个位对个位”的印象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对以上问题,接下来,我应该加强列竖式计算严格要求规范方法过程计算;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对差生还要巩固20以内的加减口算能力(可以让学生熟读口诀);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通过一个多教学,我觉得,了解教学对象和把握教材真的很重要,“把握教材+熟悉教学对象=有效教学”这真有道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 style="color:#125b86">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篇4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基本情况.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本次数学考试,参加考试学生共有47人,合格率为88%。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二、试卷分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成绩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从卷来看, 有以下几成绩肯定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得比较扎实,能够在理解基础上较好地运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出学生用基本概念解决问题能力较好。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学生计算技能较为熟练。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这充分说明教师便运算和复习便运算时,充分运用变式练习,加深对乘法分配理解与运用,因此,学生对于乘法分配运用较好。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应用中基本的数量关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从这次毕业试卷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理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基本掌握了应用结构特征,具备了一定的解答应用能力。这次数学毕业的卷情况说明了这一,我们知分数分数应用与率的对应关系学生掌握的一个难点,但是从卷上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应用的第一、二、三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分数应用学生对于数量关系分析得比较好,失分率较低。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存在问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题目。这一的失分率较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稍复杂的数据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绪。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对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解读、全观察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卷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数据、漏小数、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习惯、验证习惯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培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对以上诸多问题,我和多位数教师在一起试卷中的问题进行了有对性的教学研究,深刻反思了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改进措施如下: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今后改进方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堂教学练习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操作认真分析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及时检查,仔细观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教师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入反思学生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性,联系生活、及数学能力方面差距,既向全体,又因才施教。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加强培优辅差的度,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缩短差距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6)围绕知识点设计种类型的练习指导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要对学生进行规范要求训练对照标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意从平时的每抓起,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展现问题解决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性质等结论的推导过程解题方法思考过程。同时每次考试老师都要给学生讲一讲考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灵解决问题能力,要提高学生速度和准确率,养成良好的做习惯考试后要注意总结失分的原因,要让学生学会反思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 style="color:#125b86">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篇5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作为一名新进小学数学老师,到校工作也有一个时间了,以下是我这一个里对工作感想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说实,一开始自己以为做一名小学老师是很容易的事情,每陪着小孩子们玩玩,上上内容教教就可以了。工作了这一个,发现现实跟我想的完全不同,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能上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能把知识很好的讲授给自己的学生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上之前的备课,虽然我也从没落下过,但是在总能找到自己准备不到的地方,作为一名小学年级数学老师,讲授的知识对我来说非单,但是我觉得备课还是要从学生度来备课,即使再单的内容我也要把它咀嚼透,用二年级学生理解方式来授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现在的教学讲究教和学,怎样教和让学生怎样学同样重要。而且现在在小学都强调老师要少讲,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课堂让给学生,那么学生怎样来学就很重要。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之前做的还不够好,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上,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怎样去接受。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同样也要与时俱进,十之前或者更早以前,学生听课老师可以用强制手段学生听,俗说得好:强扭的不甜,即便这样学生听了,孩子们思也没在知识上。所以,当下在课堂上怎样吸引孩子注意力,怎样让孩子精神集中在老师身上也是一学问。在我这一个的上中,经遇到孩子在上的时候开小差、忙别的,我就在想,要想让学生听你讲的那么你讲的要比他忙的或者他想的要更有趣,更能吸引他,孩子们才会把精放到你身上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这将是我以后工作中的一个目标,或者说是暂时的目标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之前一段时间,我在工作上出现的问题各位和我一起工作的前同事也给我指出来了,那么我就要努改正,转变自己的授方式,从小学生度去看课堂,去看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我会做的更好、做的更像一名小学老师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 style="color:#125b86">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篇6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作为开发资源,培养创造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进入角色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总结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为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机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愿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如:在讲授一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321”,问学生这个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一个,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能被3整除,哪些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气氛十分跃,大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学生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就看出一个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古人:“亲其师,”。要使学生亲师,必须改变过去“一堂贯”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化、人性方面发展,允学生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教师绝不再作指导教师只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作补充说明,绝不允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 style="color:#125b86">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篇7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思维体操。做体操是为了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加强壮,而数学可以锻炼大脑,使人变的更聪,因此说数学思维的体操。也就是说我们学习数学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数学上获得了不少的奖项,但当他们不从数学有关的工作后,他们凭着跃的思维和扎实的`数学基础,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是唤醒人类素质手段。一谈到素质教育似乎就想到了体美,而与数学无缘。其实数学科有它独特的育人功能。比如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要想成功,孩子要形成一不苟谨求实的作风,要有积极向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据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学习数学知识,这也不是因为英国律师学习课程数学工具有何直接联系,而只是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那就是通过格的数学训练,使之养成一种坚定不移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使之形成一种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从而对他们的事业取得成功大有益助。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魔术师,变幻莫测。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是美的殿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是无限,博大精深,无限永远……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 style="color:#125b86">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篇8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师已经从不同度探索出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但本人觉得,在教育学生个性、应关注学生发展的今,采用鼓励表扬方式,来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们快乐地成长,就需要有“六”。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爱心教师的一把金钥匙。真挚的,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取得学生信任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以平等、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困生”,才能轻松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使“学困生感受阳光,让他们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信心信心是“学困生”成功的基础,在对待“学困生方面,一是教师自身要立起信心,要相每一个“学困生”不仅有进步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老师只要循渐进,一一个脚印,全身心地投入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立起转化“学困生”的信心,“学困生”身上虽然存在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老师选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唤起其积极向上的心灵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 、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有缺点优点,作为教师绝不能紧盯着学生缺点不放,以致于看不到他的优点。特别是对“学困生”,他们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更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全了解,从而发现挖掘在他们身上的“闪光”,并让一个“闪光”在阳光沐浴下变成更多的“闪光”。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耐。“学困生”的个性特点素质赋以及其它形成原因的不同,导致了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往往费了艰巨的劳动却收效甚微。作为教师,要切忌烦躁和蜻蜓,应一个知识点、一习题讲解,作个别辅导,指学习方法,有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指导,直到让他们掌握为止。因此,教师需要有耐,更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 、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会给“学困生”撑起一片自尊天空老师对犯的“学困生”不要动不动就批语、斥责,这样会使“学困生”变得消极自卑,尤其对个性倔强的“学困生”,无休止的批语、斥责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产生叛逆心理,使“学困生”从感情上疏远教师,不愿意按受老师教育。因此,教师要包容“学困生”的所有缺点,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兴趣上引导他们,学习上启发他们,生活上关他们,让“学困生体会老师时刻刻都在护、关他们。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 style="color:#125b86">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篇9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学生兴趣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数学体会数学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提“数学”二,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生活,密切知识学生生活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比如,在开学的第一数学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有的说:“我会从1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2+5=7 30+10=40 9—3=6 15—5=10等。”“我还知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吗?”“买东西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能知吗?”“妈妈给你买了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知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我一议论了起来。通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从小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情感,而且使低年级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意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二、创设生活情境学习数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可以拉进学生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小组合作交流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动性,发展思维,培养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心理学研究,当学习内容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程度越高。据这一教师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方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比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还记得前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同学参加了低年级跑步比赛,下让我们重一下当时紧又激烈的场。”这时教师出示本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画面定格比赛开始不久,接着向学生提出问:“你通过观看,知当时谁跑在最前吗?谁跑在最后吗?”从而引出今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感知各种几何物体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应用数学信心,同时又强有的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生活思维的源泉,生活数学。如果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学习生活中提供观察操作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乐趣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二)”这一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件,请“邮递员”将件投到与口算卡片相同的箱里,再集体检验“小小邮递员”送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中,孩子们的一泼的笑脸,一副邮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箱”里。教师孩子们好动、好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比如,在教学分类”这一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休息日里,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东西呢?”“下老师同学看一照片,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呢?”教师出示照片(大商场各种物品摆放的几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分类摆放的事情需要我们分类整理,这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商场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通过多媒体再现了商场物品分类摆放的优越性,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分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意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意识要从小做起。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内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内容,也可能当拿到一火车票时,不会数学应用意识,当然就不知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七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车票帮助爸爸妈妈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数学来看待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 style="color:#125b86">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篇10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蓦然回首,一时间上就过去了,但我记忆优先的是,刚进七小的那一刻,学校领导让我担任年级数学。我想一年级数学对我来说太容易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级好难教呀。”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你们可知,那真可年级孩子,刚开始上时,本不知课堂上所应该遵守的纪律。上铃响了,老师进到教室,他们也不知该把拿出来,坐好准备,而是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都坐好了,时间不觉已过了七、八分。上不了几分,又有学生开始动了。然后又需要整顿纪律,刚开始我会批评学生,“某某同学,你在干什么?上讲话,你知你不但自己没听到,还影响了别人吗?”听了我的,我想如果是高年级学生,一定会不好意思上坐好了,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讲,这直是对弹琴,一作用也没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本没把我放在里。我极了,叫他起来听,他却用很无辜的看着我。而这时,别的学生又坐不住了……就是这样在整顿纪律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一上下来,真是腰痛,一个“累”!想不到一年级这么难教呀。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课堂纪律,通过向我们的老师和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觉得一年级孩子特别喜欢被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奖状等,用来奖给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有时做题目我会小组比赛方法调整课堂纪律效果也不。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加一颗,如果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打个叉,下后,一个叉抵一颗,看哪最多,这就是胜者。我会黑板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他们觉得非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越来越有所提高。上纪律好起来了,我上也觉得轻松多了,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了,不知不觉中,我的收获渐渐的多起来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此时我想告诉大的是:一年级孩子真可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他们,要用赞美的去看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学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