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4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到春分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4节气春分的民间习俗,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春分祭日
春分祭日的习俗最早从周代就开始了。《礼记》说:“祭日于坛。”唐代孔颖达做疏称:“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祭日的选址须谨慎,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天祭祀太阳的地方。如今的日坛虽已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休闲娱乐的公园,但来此的人们还是会被太阳崇拜的氛围所感染。
社日酬神
春分前后是春社日,官府及民间皆祭社神祈求丰年。社神就是土地神。南方各地在这一天要演戏酬神,称为社戏。鲁迅的小说《社戏》描写的就是这个事儿。有的地方的人们会按习俗放假,每家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麻雀来破坏庄稼。
立蛋庆春
中国自古就有“春分立蛋”的传统。据史料记载,这个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传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立蛋比赛。春分玩立蛋,是一项很有趣味性的民俗活动,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特质,因此得到广泛接受而流传下来。
踏青放鸢
清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说的就是春分时期放风筝的民俗活动。放风筝是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急缓相间,有张有弛,有利于舒展筋骨,活动肌肉。同时到空气新鲜的郊外踏青,沐浴在融融春光里,抑郁的心情也能一扫而光。不过当下疫情还未结束,大家仍要注意做好防护,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1
将柿叶、薏苡仁和紫草加水用文火煮15分钟到20分钟,滤渣取汁后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
山楂去核捣烂后,与茯苓放锅中煮10分钟,滤渣取汁,然后用此汁泡槐花,加冰糖即可。
【功效】
3.清咽水:止咳消肿
柿饼放碗里,用盖子盖紧,隔水蒸15分钟后切成片,然后再与胖大海、洗净捣烂的罗汉果一起放杯子中,用开水泡5分钟即可。
【功效】
柿饼有润肺功效;胖大海、罗汉果有清热利咽的功效,三物泡水后饮用,有清咽止痛、止咳消肿的作用。
2
1.吃香菇:助长个儿
春分以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正是长个子的最佳时段。长个子离不开维生素D,香菇的维生素D含量丰富,干品中钙、磷、铁等矿物质含量也较多。
香椿能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尤其是其香味浓郁,口感和营养都不错。
3
春分节气前后,天气转暖,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这就是春困。按这三个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分钟~10分钟,有助于安神定志、调整睡眠。
1.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向上3指的位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常按此穴,对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三阴交穴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也就是4横指处,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脾经、肾经、肝经交会之处。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也有安神之效。
4
刚过去的寒冷季节阳气闭存于体内,加之人们习惯冬季进补,饮食又以烧烤、涮品为多,致使肠胃内热蕴积,春分时节易发生大便秘结。
【方法】
通肠道,喝白开水即可。建议每天喝1500毫升~2000毫升的水。
【方法】
有鼻炎的人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眼镜、鼻腔局部使用过滤器或阻断剂等;
可以每天用200毫升,37度左右或自己感觉舒服的温水来清洗鼻腔,也可以使用专门的洗鼻盐或洗鼻剂效果更好。
3.通经络:多泡脚
春季阳气生发,气血循环旺盛,人体很多重要经脉都起源于足部,从脚趾头开始,一直往上走,通遍全身,一旦经络不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
【方法】
每天临睡前1小时~2小时,用40度左右的温水泡脚10分钟~20分钟,使水位没过小腿肚,可以帮助疏通经络。
春分和秋分、冬至、夏至并称为“两分两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四个最重要的标志性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时太阳行至黄经零度,正当二月中,因为中分春天为两半,得名叫春分。
春分,自然界变化的表现是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短,《春秋繁露》则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是春分的最大特点。这样“阴阳相半的”日子每年有两个,一是春分,一是秋分,所以有谚语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寒来暑往,四季循环,古人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很早就体会到了一年内季节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但要准确地把握这一循环,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这其中圭表测日的方法作用非常大。在距今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中,考古学者发现了带有刻度的圭尺,这一实物的发现证明我们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圭表测日的方法。
我们常说立竿见影,通过日影长短的观测,古人对太阳一年周期性变化有了准确的把握,慢慢就有了为一年的时间标记刻度的能力。《尚书·尧典》记载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就是对于春夏秋冬四季太阳变化的描述。可知最初日影最长的冬至和日影最短的夏至这两个标志点被观测到之后,其次被观测到的就是春分和秋分。
古代的春分,是校对度量衡的日子。《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甬”通斛,和斗一样也是容器的一种。这是因为春分昼夜被均匀平分,在古人看来,这蕴涵有天地公平的内在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