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4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春分节气快到了,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饮食,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自古“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尤其在南方地区有一种民俗就是吃“春菜”,“春菜”指的是一种野苋菜。春分那天,人们到田野中采摘春菜,回家“滚汤”,名曰“春汤”,有谚云:“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寓意是吃春菜可以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春菜,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们北方家乡是没有这菜的,还是来了南方以后,才知道的。它茎短叶子长,口感微苦,一年四季很常见,南方人喜欢拿它来泡酸菜,或者煮快手汤,春菜丸子汤,春菜排骨汤,春菜瘦肉汤,龙虾春菜汤等。春菜,虽然带有淡淡的苦味,但它的营养也是非常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钾,钙,在蔬菜中也是排名靠前的。也正是因为它的苦味,所以它有清热利尿,解胃热,降火气等作用的。如果,因为上火了,多食用一些春菜,有助于恢复。
2.吃“太阳糕”
这种食品多见于北京地区,太阳糕既是祭日的供品,又是应节食品,又有“太阳高”的寓意,很受市民欢迎。它是一种由糯米和糖制成的食品。老话讲: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春分这天,人们要祭太阳,因为这天是“太阳的生日”,也是中和节。早在遥远的周代,就已经有祭日的活动。
春分时节饮食应该省酸增甘,适当的进食一些糯米、红枣等具有补益脾胃的功效,但是糯米比较粘滞,并且往往过于甜腻,所以不宜多吃。
3.放风筝
这也是春分这天的一项重要的民俗。孩子们会在春分这天将自己各种各样的风筝拿出来竞相比谁的风筝飞得高,而且放风筝对身体也有好处。
春分,开始扫墓祭祖。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等等。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
每到春分这天大家都会做“立蛋”实验,我也做过,鸡蛋真的能够被竖着立起来哦!之所以有这么神奇的现象,是因为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这时候地球的地轴呈66.5度倾斜,与太阳公转轨道刚好处于一种力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样鸡蛋就能立起来。人们也将能立起鸡蛋来祈求好运。
春分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昼夜相等,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
从立春到清明前后人体血液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生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过敏性疾病等。春分养生,以平抑肝阳,健脾益气,育肾养阴为主。
第一注意养肝。从我国医学的角度来说春分是养肝的最佳时机,因此建议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十一点前睡觉为佳。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补肝护肾的食物,比如说枸杞或者是花生以及桂圆等。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也不适饮用过肥腻的汤品,以保持寒热均衡。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为防止受凉。做菜应适当多放干姜。
第三穿衣方面。春分时节天气多变,而且雨水极多,很容易出现着凉闷热的情况,因此建议上薄下厚,这样既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寒邪还能避免感冒。北方谚语“春捂秋冻”,说的是早春季节不要急于把棉衣脱掉,预防倒春寒。春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捂”,注意衣着的适宜。一般来说,春分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衣服要渐渐减少,穿着宜偏暖些。
第四疾病预防。春分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早晚的温差会比较大,因此出门建议多带衣服,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缠身。
第五适度运动。春分时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养生要多到户外锻炼身体。春季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滋生,更多到户外运动,可以帮助增加阳气,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