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高中历史课是作为国家规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高中学生必须要认真完成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通过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呢,这就要考验老师的教学方式了。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解答难题。
一、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作为老师必须要对学生体现出历史这门学科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可以通过改革历史的考试内容,也可以应用写作的形式,从而调动学生们在应用历史时的主要思想以便找出相关的依据,这样也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加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同时,老师也可以充分的把一些历史事件融入其中,引起学生兴趣的某些话题,再应用分析的方法以便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并且在校内举办有关历史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得以展示他们的历史作业等相关活动。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就必须要加强提高学习历史学科的一些氛围,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受到感染,认为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在走入社会以后是非常有用武之地的,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感兴趣。 (二)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历史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在教授历史理论知识当中必须要注意到,应把握好一个“度”的要求,一般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存在差异的,一旦对他们要求过高,则会让他们感觉到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就会对学习历史知识存在一定的情绪,甚至出现厌恶和畏惧等心态。所以,作为老师就必须要更加细致深入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平衡他们的学习状态。 (三)老师应该逐渐地帮助学生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成功心理,从而促使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喜好。由于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一般都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就会出现抵抗的不良情绪,这时,作为教师则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应用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要求,对于稳定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进行授教,同时要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做出达标的要求,并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评价,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自己的成功,并提高自信心。 二、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老师可以通过再现历史的情景应用在教学当中,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借助于现代的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和多功能教室的功能等进行复原处理,从而营造出教学场景,可以让学生更为亲近地感受历史。 (二)当前,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在历史教学课堂上会淡化讲授以及减少公开课、课堂的教学示范课等一些讲授方法,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讲解授教的方法是作为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个历程当中,会受到自身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它不完善的弱势一面,然而讲授的方法都会存在于课堂的教学之中,仍然会成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不能抛弃的,而是应该在其基础上更为完善、更为合理。 (三)通过历史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在历史教学的应用模式和推广之下,则可以促使历史教师改变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把传统、单一和粗放的教学模式,可以控制和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更为有利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成绩。所以,作为老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改的理念融入其中,同时也必须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需求和反应出发,把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也应对既定的模式进行调整。 三、引导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要落到实处,可最关键的就是要走进课堂,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当中度过的,而对于课外活动则是对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目前,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要想提高素质教育就必须要走进课堂,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并把学生作为发挥的主体,由于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主体,所以老师就必须要全地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的主动性,创造力量以及自主性等,从而调动和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历史的教学过程当中,促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真正地学习。此外,作为老师也应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和研究现实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生活的角度去探析历史问题。同时,老师也应有意识地把国情和历史问题相结合,并通过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解决现实当中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要具有历史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由于高中学生的见解有时还不够成熟,但这些问题已经对历史之于现实的意义进行了挖掘,从而也就体现出了学习历史的重要作用,再通过全面的了解过去,才能更加真实地认识现在以及展望未来。 结论 总而言之,在历史课堂上,老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历史知识,更应该把传授历史知识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结合融为一体。由于历史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并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发挥出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完成历史教学目标。
近几年来,历史考题发生了很大变化:题量大,知识面涵搞,知识点运用灵活性强,大多问题要求联系时政热点,史论结合。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则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历史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很难驾驭学生,改进教学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提高。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提高历史学科成绩,兴趣是打开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忘箭去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学是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在这些历史画卷中有数以万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优秀的成果、精华。如果教师能把精彩的历史故事、活鲜的历史人物引入课堂,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人格,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充满魅力。 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唱独角戏,对牛弹琴,整个课堂气氛既沉闷又压抑,学生失去学习的生机和活力。现代教育课堂要求教师导,学生演,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我设置疑问,复习导入: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运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解决以上问题。接下来我承上启下地讲授:随着决战时机成熟,解放军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第一步:先让学生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瓮中捉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小组讨论;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以东北为突破口,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锦州,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采用同桌一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由我归纳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学生那种活泼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胆的质疑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3.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生情并茂,如临其境,它以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人,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明清反侵略斗争》这一课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又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充分利用地图,并设计成动画,在屏幕上展现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航海路线,这样学生在颜色的变化中、地图的运动中轻松地掌握了这三位航海家远航的起止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科目涉及不同历史人物,不同历史事件。在历史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讲故事法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兴趣,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时,我就讲了“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了晋文公和楚庄公为什么会先后成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讲述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悬目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的故事,从而增强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的认识。有时让学生讲析自己熟悉、喜欢的历史人物,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文化》时让学生自己讲述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人物、《水浒传》中的好汉,描绘一下《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长久保持学习兴趣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充满自信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赞美学生,使其形成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阳光,没有阳关,我们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见,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交往中,适当赞美学生,会产生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责怪、埋怨有效得多。 总之,在历史教学课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