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地理必修二第二节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ndent: 0px; text-align: center;">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 人口的迁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当代 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沿海——内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农村——城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6、 人口迁移效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消极 人才外流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美国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时期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政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 季风水田农业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 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自然因素 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人均耕地 亚洲主要水稻种植业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生产习惯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食物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 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特点 成因 发展措施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己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一、 城市的不同等级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50-100万人口 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中心地理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