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假期里,我读了《感动中国》这一本书,当我把书合上时,心中的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中国故事》感想与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中国故事》感想与感悟(篇1)
也许一个人微薄的力量解决不了什么,而且现在我们还小,力量还很微弱,但是我们每个人在被书中人物感动的同时,真心做一些善事,将感动变为行动,将爱心传递,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行动比感动更重要。假期我按照学校的推荐选择阅读了《感动中国—十二位杰出人物的感人故事》这本书。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感动得多次热泪盈眶。我看到了一个个我生活世界之外的世界,在那些世界里,一切美好的情愫以色彩纷呈的美丽形式展现,一切看似历史尘埃的优良传统以那么真实而可贵的方式释放在我们眼前。
《感动中国》这本书里介绍了姚明、杨利伟、任长霞、刘翔、徐本禹、田世国、魏青刚、洪战辉、邰丽华、丁晓兵、罗映珍、林浩十二个人的感人故事。他们中有运动员、有警官、老师、还有普普通通人。我们对这十二个普通而平凡的名字,也许早已家喻户晓,但是具体事迹却不是全部知晓。我仔细的阅读了全书,深受感动。
书中介绍了姚明连续6年被选入NBA西部全明星队,无论获得多高的荣誉,但是他始终明白自己是祖国的一份子,只要祖国一声召唤,他就会不辞辛劳立即回归为国效力;杨利伟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成为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任长霞从警21年对公安事业一片赤诚,心系百姓安危,在任职登封公安局长期间解决了10多年的积案,她的离去让登封百姓泪流成河……
从这十二个英雄人物事迹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徐本禹在贫困山区支教和小林浩地震中临危不惧勇敢救人的事迹。从他们的行为中我深深意识到,我们一定要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也许不能人人都会成为名人,但是至少我们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关心、爱护我们的父母、亲人和老师。我想现在我们也许做不了大事,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点滴做起,把感动化为行动,真心关爱别人。
我放下手中的书,认认真真地和爸爸、妈妈一起把我的小衣服、书包文具、玩具……收拾了一下交给了他们的单位,委托他们把我的东西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也许一个人微薄的力量解决不了什么,而且现在我们还小,力量还很微弱,但是我们每个人在被书中人物感动的同时,真心做一些善事,将感动变为行动,将爱心传递,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2022中国故事》感想与感悟(篇2)
《感动中国》这本书讲了十二位杰出人物的童年故事,他们分别是:高大威猛的姚明、坚强韧拔的杨利伟、任劳任怨的任长霞,乐观活泼的刘翔、同情体贴的徐本禹、热爱母亲的田世国,感动中国读后感。这些是我最佩服的人。
杨利伟,一个连木梯子都不敢爬的普通县城儿童,但满怀飞向蓝天的梦想,最终成为优秀的航天员。
刘翔,从小渴望变形金刚,还和抓人游戏打上了交道,从此和体育结缘,并开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名优秀跨栏运动员。
田世国,2004年3月母亲患上尿毒症,他用过多种方法瞒住母亲,不顾自己的腰部刚动过手术,自告奋勇捐出自己的肾,把母亲献给自己的一部分又还给了母亲。但面对手术的经济问题,他不得不辞掉律师工作,于12月前往阿联酋做法律顾问。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母亲的病治好。
林浩,一个不到10周岁的普通二年级学生,在大地震中幸存下来,又重新面对死神,救出两名同学,但他仍然觉得自己不是什么英雄偶像,只是做了一件一个班长应该做到的事。他甚至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不是偶像,我是林浩。"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2022中国故事》感想与感悟(篇3)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付出也有收获,在世界上有许多人都会付出很多,都让我们非常感动,星期五,班队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许多人物所做的事,都让我们很感动。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人,他身患重病,但他却为国家着想,生病他还坚持起来工作,病情恶化,要动手术时,他拒绝了动手术,还想着他自己没有完成的工作。到后来,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终于答应去床上休息一下,到了晚上,他在老伴的呼唤中去世了。
还有一位是中学老师,他的父亲过早去世,他的母亲抚养他们兄弟姐妹三个成才,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他的母亲过早地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照顾好母亲,他每天用母亲以前背他们兄弟姐妹成长的绑带,把他自己和母亲紧紧地系在一起,带着母亲一起去上班,帮助母亲洗脚,剪指甲、喂饭、穿衣、大小便等等。
感动中国的人,也许有千千万万,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我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去帮助别人。
《2022中国故事》感想与感悟(篇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对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日益增强。2022年,《中国故事》版通过讲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我心归处是敦煌”》记述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50年守护敦煌莫高窟的感人故事。
1963年夏天,一个瘦弱的年轻女孩在北京火车站背着大大的背包,头戴草帽,满怀理想登上开往西部的列车。她就是樊锦诗,那年她25岁。樊锦诗出生在北京,成长于上海,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年轻的樊锦诗根本没想到,自己毕业后会到地处大漠戈壁的敦煌莫高窟工作,更不会想到一去就是半个世纪。
敦煌莫高窟是诞生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无价之宝,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是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古人用智慧创造出的文化艺术宝库,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樊锦诗走遍了莫高窟735个大小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历时40年,她主持编写出版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这是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栏目写给樊锦诗的颁奖词。
莫高窟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如今的莫高窟,敞开胸怀拥抱数字技术。《让敦煌在数字空间永存》讲述了科研人员对莫高窟进行三维数字重建的故事。
走进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一眼就能看到一尊震撼人心的巨大卧佛像,神情安详,微含笑意。这里还原的是莫高窟南端著名的158窟场景,这尊涅槃像是3D打印的产物。
“利用我们的数据,可以用3D打印机把敦煌的卧佛打印出来。现场的文物不能碰,但数字化的文物可以任意变换。我们还利用数字成果做成了一系列文创产品。”著名测绘专家李德仁院士说,“借助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技术,文物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在数字敦煌里可以进行‘现场’科研,壁画上动不了的‘飞天’,在元宇宙里可以尽情歌舞。”
与敦煌一样闪耀世界文化舞台的,还有历史悠久的灌溉工程遗产。中国是灌溉文明古国,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处,《流淌千年的治水智慧》介绍了这些历史遗产的前世今生。
滚滚岷江水携沙石巨浪一路翻卷、咆哮,冲出群山。然而,奔袭到中流,却猛地收住脚,温驯地注入成都平原,向着沃野良田汩汩而去。“收服”这条狂躁大江的,正是都江堰。
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始建于战国时期。历经2000多年岁月砥砺,都江堰的巨大效益一直延续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为世人所称道。“深淘滩,低作堰”“分四六,平潦旱”“乘势利导,因时制宜”……这些历代传承的治水理念,是前人不懈求索而得,即便置于今天也极具价值。
宏伟工程可以承载文明与智慧,方寸之间也可凝聚文化与艺术。《“国家名片”里的中国故事》讲述了小邮票背后的大乾坤。
邮票不仅仅是寄托牵挂的“邮资凭证”,也可以当作获取知识的“百科全书”,成为稀有罕见的“艺术品”“收藏品”。 2009年9月,中国发行了首套多媒体邮票《唐诗三百首》,用当时最先进的雕刻制版印刷技术,将《唐诗三百首》约2.5万字悉数镌刻在一版邮票之内,雕刻的每个字都可以如同碑刻一样被触摸到。
邮票在国际舞台上同样广受关注。中国邮票题材对国际邮票发行产生了较大影响。很多国家吸取了中国生肖概念发行邮票,据统计,全球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过3500多种生肖邮票,扩大了中国生肖文化的影响力。
《2022中国故事》感想与感悟(篇5)
“麒麟出东海,明珠落平潭!千礁百岛神仙境,诗情画意在人间……”《平潭之歌》唱出了家乡的特点,唱出了家乡的美。
我的家乡大丰,它得天独厚,四面环海,是一个美丽而海滨城市。生活在这里,我自豪!如今,乘着“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区”的春风,我们大丰作为综合实验区,走在开发建设的最前沿。小小的大丰,能够作为经济开发实验区,这更让我自豪。
然而,自豪的同时,一阵隐隐的担忧袭上心头。这又是为何呢?请跟我将目光聚焦在这些镜头中:
风光旖旎的大丰港,本是一个旅游胜地。以前,这儿的海滩又松又软,且洁白无暇,踩在上面,就像踩在地毯上一样。海水湛蓝湛蓝的,看上去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听爸爸说,沙滩上原来有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木麻黄,它们长得郁郁葱葱的,把整个大丰港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一棵棵挺拔的树木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屹立在岸边,守卫着这片净土。各种各样的鸟儿在这里安家落户,它们每天欢快地叫着,好像在为这片净土谱写着一曲曲赞歌。
如今,这儿变了。那美丽的沙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被种种垃圾覆盖的沙滩;湛蓝的海水已变得污浊不堪,水里的鱼儿也不见了踪影,只见泛着白色泡沫的海水不时涌向沙滩;爸爸说的那一大片木麻黄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更找不到鸟儿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那一道道的护堤墙和漫天飞舞的垃圾袋。
“嘭——”咦,这是什么声音?顺着“一道美丽的弧线”望去,一“不明飞行物”落地了。原来,是小区住户让垃圾“空降”。小区,是我们生活、娱乐、休闲的地方。然而,它却成了垃圾的居住地。
为什么会存在以上现象呢?这都是因为我们环保意识不够强,浪费水资源,不懂得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市民。我想,以上这些镜头与“综合实验区”是不协调的。作为实验区的人们,应该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应该懂得节约资源,节约用水,应该有很高的素质,可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呢?这怎么能不令人担忧呢?
我们不能成为家乡发展的绊脚石,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节约用水,做一个文明的.市民,共创我们美丽的家园,让家乡真正成为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