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0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ndent: 2em;">备考的日子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很宝贵的经历,答题的技巧也是不能少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有关中考语文的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ndent: 2em;">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ndent: 2em;">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ndent: 2em;">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ndent: 2em;">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ndent: 2em;">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ndent: 2em;">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ndent: 2em;">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ndent: 2em;">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ndent: 2em;">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ndent: 2em;">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ndent: 2em;">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ndent: 2em;">(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ndent: 2em;">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ndent: 2em;">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ndent: 2em;">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ndent: 2em;">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ndent: 2em;">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ndent: 2em;">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ndent: 2em;">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ndent: 2em;">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ndent: 2em;">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ndent: 2em;">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ndent: 2em;">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ndent: 2em;">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ndent: 2em;">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ndent: 2em;">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ndent: 2em;">(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ndent: 2em;">(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ndent: 2em;">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ndent: 2em;">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ndent: 2em;">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ndent: 2em;">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ndent: 2em;">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ndent: 2em;">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ndent: 2em;">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ndent: 2em;">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ndent: 2em;">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ndent: 2em;">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ndent: 2em;">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ndent: 2em;">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_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ndent: 2em;">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ndent: 2em;">: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ndent: 2em;">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ndent: 2em;">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ndent: 2em;">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ndent: 2em;">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ndent: 2em;">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ndent: 2em;">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ndent: 2em;">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
ndent: 2em;">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ndent: 2em;">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ndent: 2em;">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ndent: 2em;">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ndent: 2em;">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ndent: 2em;">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
ndent: 2em;">(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ndent: 2em;">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ndent: 2em;">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ndent: 2em;">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ndent: 2em;">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ndent: 2em;">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ndent: 2em;">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ndent: 2em;">(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ndent: 2em;">(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ndent: 2em;">(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ndent: 2em;">(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ndent: 2em;">(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ndent: 2em;">(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ndent: 2em;">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ndent: 2em;">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ndent: 2em;">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ndent: 2em;">1.文章体裁?
ndent: 2em;">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ndent: 2em;">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ndent: 2em;">4. 文章内容?
ndent: 2em;">(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ndent: 2em;">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ndent: 2em;">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ndent: 2em;">6.划分层次?
ndent: 2em;">(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ndent: 2em;">(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ndent: 2em;">(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ndent: 2em;">(4)总分总(掐头去尾)
ndent: 2em;">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ndent: 2em;">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ndent: 2em;">(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ndent: 2em;">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ndent: 2em;">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ndent: 2em;">(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ndent: 2em;">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ndent: 2em;">(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ndent: 2em;">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