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7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我说:“心灵也是一座围城,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中,只会越困越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走出围城。”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围城》的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围城》的读书笔记1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人公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但最终与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结识了苏的同学赵辛楣。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围城》主要有两大看点,一个是幽默的语言讽刺,一个是深沉的生活阅历。不得不佩服钱老的文字功底与创造力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与剖析。文中那些深沉的思想在幽默的语言下显得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那句被人用滥的“婚姻就像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围城》里说的不仅仅是婚姻和爱情,更说的是人生。共2页:
《围城》里的故事看似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遥远,可真正仔细思索过后,才发现那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每个人哪一个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围城呢?身边存在着各种诱惑与向往,树立着一道道未知的门,我们不知道门后的东西是什么,是好是坏,只能等待着好奇驱使我们去开启,接着通过一座又一座围城,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欲望、人心、利益,共同筑起那一道道坚实的不透明的围墙,我们无法窥探到里面任何东西,一切都是未知。生活就是这样,你不可能预测到一切,不可能百分百命中好球,不可能事事顺心,唯有自己去亲身经历感受那是什么,就像赌博一样。
老一辈的人们总是用他们的经验教训下一代,要他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可是三言两语对这些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又有多大影响呢?你不去亲口品尝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你不去亲自体验永远没有自己的感受,即便那是苦的。还是那句话,外面的人一心想进去,里面的人一心想出来,人生的无奈大概便在于此吧。
《围城》的读书笔记2
读完了《围城》。不得不说,这确是一部精彩的、有深度的、不可不读的经典小说。
在看之前,我除了知道这部经典之作的名字和作者外,甚至连主要内容都摸不清楚。因为一种好奇与向往,在书柜前捧起了它。每每去玩几页合上书后,心中便会升起一种挂念,对下一段的内容便会有无限的幻想。就这样怀着始终不变的热忱读完了整本小说。十分诧异的发现小说中的"围城"竟是指--婚姻。"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在当今这个流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的时代,真没想到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有一位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伟大的作家,以高雅而幽默的方式提出了这个观点,而非当今这般庸俗。凭借作者对生活细微的观察、丰富的阅历以及深刻的感悟,足以成就一部让人肃然起敬的传世之作。
整个故事的情节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一切遭遇--毕业、追求、失恋、任教、结婚…无疑不都是在"围城"内外进进出出,这一切的目的也不过是要阐发结婚就入深陷围城一样。但我想,方鸿渐到底娶的不是自己的意中人,因此婚姻的不美满似乎还可以理解。而钱钟书先生如果让他与心上人唐小芙成为眷属,结婚后再吵架闹翻,那么"如果娶了意中人也不过尔尔,结婚后发现自己娶的总不是意中人"的"围城",会不会更加牢不可破呢?不过,也许作者是偏爱唐小芙的,不愿让她嫁给方鸿渐。尽管这样。其实《围城》还是一样的精彩。
事实上,这座无形的围城始终是存在的,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言之凿凿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就那还算单纯的学生来讲,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每一种行为都处于一个围城。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光明与黑暗,从我们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只有在其中不断拚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的丰富。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逾越这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处于一座围城之中。
《围城》在人物塑造及语言的幽默上首屈一指的。在描写一个小孩外貌时,为了表现眉毛与眼睛离得远,文中的语言是"眼睛和眉毛彼此象是害了相思病"生动而活泼,让人发笑,却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还有说鲍小姐穿着很暴露,文中说她是"局部的真理,因为真理总是赤裸裸的"。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却不显得庸俗。在刻画一个十分小资、小器的商人形象时,这位商人的语言中便总夹杂着鼻音浓重的英语,而他那自以为得意的"考婿"方法,是在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作者时而尖酸刻薄,时而肚量大得惊人,让人琢磨不透,却又像那样真切的发生着。
我想,《围城》中的幽默诙谐,有赖于钱先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深沉厚重的依托。而现在市面上的一些所谓的"幽默",显然就缺少这样的人文精神,那样的"幽默",实在可鄙。《围城》,钱钟书,才是真正厚重的高雅的幽默。
《围城》的读书笔记3
钱钟书的有一段这样的话:“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 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说第一种人应该乐观,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是悲观,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里最坏的。”表面我们看到这样。但事实上适得其反, 因为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我想选择第一种吃法的人居多吧? 因此活在回忆的人也应该居多吧?吊古伤今,抚昔慨今之人比比皆是。要不怎有杜甫的“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呢?怎会有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 独沧然而涕下!”??对未来倍感希望, 心溢希冀之人甚为其微。或许躲在回忆中的人心存美好,觉得回忆中有希望也不得其解?
这本书很形象地形容婚姻是一堵墙,进入城墙的想出来,没进城墙的想进去。应征了“距离产生美。”之说,谈恋爱的时候我们被激情充盈着,只恨两人不能朝夕相处,刻刻以对,便急切地想迈入婚姻的殿堂,当结婚了,随着岁月的磨砺,激情的减退,天天面对便产生了审美疲劳,以前被尘封的往事随之清晰,随之怀念一个人的日子。总之当我们一味缅怀过去,匆匆的想赶去看北方的第一场雪时,我们是否已错过身边的无数风景呢?并不因为困在围城的人想出来,没有在城内的人想进去。只因人有时非常矛盾,本来生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常常心存厌倦,对人类这种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恼的心态。好比当我们还是一名学生,我们期望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当我们考上好的学校就希望有一个好的分配,有了一个好的分配就希望事业和爱情都双丰收,双丰收后又希望能有政治作为,当我们有政治作为后又希望??反正欲望不会是句号的,想必永远是感叹号。这就是所谓的“欲壑难填”吧!
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向往,也许因为某种原因错过很多人很多事,我们要把他看作生命的故事,留在记忆的深处,而不是无休止的怀念、叹惜!正视事业和婚姻,在婚姻的旅途中, 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在工作上,最艰难的不是厄运,而是我们的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连激怒你的一切也不再激怒你,这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擦亮眼睛? 看看身边的美好,看看真实的拥有,是不是应该寻找希望?用一颗理解、宽容的爱心,彼此信赖,相互忠诚,不管爱的路上怎样,只要我们仰望爱的星空,即使没有玫瑰的浪漫,彼此相爱的眼睛里可以看到闪烁的星星。用一颗平常的心好好工作,积极进取,而不是无休止的回忆和感慨呢?
在人生的旅途中, 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 不是厄运. 而是我们的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 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 吸引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 连激怒你的一切也不再激怒你时, 是不是应该寻找另一片风景? 是不是要寻找下一个希望? 而不是无休止的回忆呢?
《围城》的读书笔记4
《围城》是一部看似超然实际无奈的笑面悲剧,学者式的幽默,妙趣横生,夹带着机智俏皮的讽刺,令人低徊轻叹。
小说主要讲的是:方鸿渐留洋后归乡,受到恭维,但其留学期间游手好闲,只混到假文凭,所以回乡后只在一个小规模的银行工作。这期间与苏文纨、唐晓芙发生情感纠葛,无果。与赵辛楣同孙柔嘉等人到三闾大学任教,后因种.种原因回到上海,途中与孙柔嘉订婚。本以为婚后会幸福美满,但终因双方家庭的关系与压力,最终不欢而散。方鸿渐神经麻木,感到人生的讽刺与伤感......
《围城》把婚姻描述成了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主人公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不敢多言,言不由衷,以至一步步陷入婚姻陷井中,最后自食苦果。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
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他倍感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无才的方鸿渐只能屈服于这只手,接受朋友的施舍,踏入婚姻陷阱,事业低谷。
此外,赵辛楣也总踏不进苏文纨的围城,但之后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的围城;两任岳父逃不出面子的围城。总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围城,这也是民国时期封建与崇洋思想的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
钱钟书先生以幽默的语调,除了批判当时人顽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种.种行为,调侃当时老人的迂腐、留学生的傲气,揭露无谓的婆媳妯娌之争、情敌同事之争外,真正阐明的是:生活本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永远要在无形的墙内过完一生。每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只是在于你在这围墙下是否活得精彩。
事实上,这座无形的围城始终存在,只是钱钟书先生把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更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也有同样的围城。
就学生自身来讲,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光明与黑暗,从我们出生起就有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
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逾越这座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在生活,我们就永远处于围城之中。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在其中不断拼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得丰富。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事业、学习……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城中的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这座围城就不再是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们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围城》的读书笔记5
解志熙说:“《围城》正是钱钟书立足于中国的这几块现代化文明的土壤而又方言世界,对整个现代化文明现代人生进行整体反思和审美观照的艺术结晶,它所要反映和揭示的是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锺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钱钟书在自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常有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可以说,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描绘。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令其形神毕露。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索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术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歌。自称是“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发噱作呕。这两个最后却结成秦晋,确是“珠联璧合”。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语教授。为了灭迹消踪,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勾勒出了一个厚颜无耻、奸险残毒之徒。……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漫画式的幽默。
像这样拟人化的调侃,读过之余,每有会意,一种舒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在行文中,《围城》通篇都是嬉笔。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钱钟书善于用洞烛幽微、纤芥毕肖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而这部《围城》,的确不失为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