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3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潇洒走一回,或者是千山独行,皆须是自己想走的路,虽然,有的人并不是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道路,不过,只要坚持到底,我相信,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只要找到路,就不必怕路途遥远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化学高三知识点总结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6、其他,例:2Cu+S===ΔCu2S Cu+Cl2===点燃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微粒半径的比较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判断的依据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①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②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具体规律: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a>Mg>Al>Si>P>S>Cl.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②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na<k<rb<cs< p="">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③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cl--<br--<i--< p="">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④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⑤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各种“水”汇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水晶SiO2。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混合物:氨水(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H+) 氯水(分子:Cl2、H2O、HClO;离子:H+、Cl?、ClO?、OH?)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苏打水(Na2CO3的溶液)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水泥(2CaO·SiO2、3CaO·SiO2、3CaO·Al2O3)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卤水(MgCl2、NaCl及少量MgSO4)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