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归纳2022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0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幸不在知识之中,而在对知识的获取之中!在永远的获取中,我们永远被赐;无所不知则是魔鬼的诅咒。下小编给大分享一些化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欢迎阅读!

ndent: 0px; text-align: center;">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化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1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物质构成的奥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 分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 原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概念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核电荷=质子=核外电子=原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相对原子质量≈质子+中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 离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概念:带原子原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方法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电荷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 元素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质子)的一原子的总称。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质子决定元素种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元素化学性质原子最外层电子密切相关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注:最外层电子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为2)。最外层电子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 化合价和化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化合价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a. 写意义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b. 几种数字含义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电荷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 Fe2+:3个亚铁离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c.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化学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① 写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固态非金属元素符号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氢、氮等非金属气体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示为O2、H2、N2。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② 意义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如化学H2O意义:4;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化学Fe的意义:3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③ 计算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a.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之和。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b. 计算物质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之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c.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化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2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自然界的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测定方法原理(电解)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结论:是由氢氧元素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自来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分硬、软方法肥皂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 物质分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成。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单质:由同种元素成的纯净物。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成的纯净物。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氧化物:由两种元素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化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3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化学方程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 质量守恒定律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前后质量不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原因(三不变:原子种类目、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说明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不参加反应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 基本反应类型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反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反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化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4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走进化学世界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变化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味、熔、沸、硬度、溶性等。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 化学性质物质化学变化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 仪器及使用方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① 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② 测容器(视线液体凹液的最低保持水平)。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③ 称:托盘平(左物右码)。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④ 加热皿:酒精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⑤ 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ng>化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5ng>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空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 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 空气中氧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 可燃物要求:足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 装置要求密性良好 操作要求:冷却到室后打开弹簧夹。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 现象:放热,有大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瓶内液上升约1/5体积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 探究: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① 液上升小于1/5原因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装置,红磷不足,未冷却完全。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② 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③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 氧性质和制备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氧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铁在氧中燃烧烧集瓶中放少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硫在氧中燃烧集瓶中放入少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氧的制备: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① 工业制氧——分离液态空气(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不同,物理变化)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② 实验室制氧原理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a. 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选择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收集装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b. 制取氧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并用排收集为)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查—装—定——收—离—熄。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c. 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化学性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物质。(一变两不变)。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4. 气体的用途: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氧:供呼吸 (如医疗急救)。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焊)。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氮保护(化性不泼)、重要原料(硝化肥)、液氮冷冻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源(通发不同颜色)、激技术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5. 气体检验方法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1)氧:带火星的木条。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二氧化碳:澄清的

ndent: 2em; text-align: left;">(3)氢:将气体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铜。


ng style="color:#125b86">化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