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ndent: 2em;">每个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必不可少的就是学习语文,因为语文就包含了理解能力等各种能力,只有学会了语文我们才能能力去学习其他科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ndent: 0px;">
ndent: 2em;">
ndent: 2em;">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ndent: 2em;">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ndent: 2em;">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ndent: 2em;">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ndent: 2em;">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ndent: 2em;">出关① 徐兰
ndent: 2em;">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ndent: 2em;">【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ndent: 2em;">(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ndent: 2em;">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ndent: 2em;">〔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ndent: 2em;">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ndent: 2em;">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ndent: 2em;">〔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ndent: 2em;">(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ndent: 2em;">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ndent: 2em;">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也可给1分。
ndent: 2em;">(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ndent: 2em;">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ndent: 2em;">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ndent: 2em;">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ndent: 2em;">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ndent: 2em;">【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ndent: 2em;">(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ndent: 2em;">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ndent: 2em;">(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ndent: 2em;">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ndent: 2em;">登金陵凤凰台
ndent: 2em;">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ndent: 2em;">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ndent: 2em;">(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ndent: 2em;">答案:
ndent: 2em;">答案:(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ndent: 2em;">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ndent: 2em;">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ndent: 2em;">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ndent: 2em;">【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ndent: 2em;">⑴此诗颔联以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ndent: 2em;">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ndent: 2em;">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ndent: 2em;">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ndent: 2em;">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ndent: 2em;">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ndent: 2em;">【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ndent: 2em;">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ndent: 2em;">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ndent: 2em;">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ndent: 2em;">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ndent: 2em;">[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ndent: 2em;">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ndent: 2em;">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ndent: 2em;">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ndent: 2em;">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ndent: 2em;">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ndent: 2em;">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ndent: 2em;">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ndent: 2em;">[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ndent: 2em;">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ndent: 2em;">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ndent: 2em;">拿到这类题目,首先查看该句子在文章中所处什么位置,然后按以下分类思路解答:
ndent: 2em;">a. 句子处于在文章首段: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文),设置悬念(记叙文),开篇点题(议论类)、总领下文、做铺垫(议论文、记叙文)。
ndent: 2em;">b. 句子处于文章中间段落: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ndent: 2em;">c. 句子处在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散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照应开头(议论、记叙文),总结全文(议论文)。
ndent: 2em;">2、谈一谈你对文章中某个句子的理解
ndent: 2em;">这样的句子,句子往往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或者借代、象征、白描等表现方法。答题时,一定要把这些手法指明出来,再说明出句子的含义,就可以了。
ndent: 2em;">这一类题型是上面两类题型的综合,同学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分值,察觉出大概需要解答几点含义。一般一个关键点给分1到2分,一个题目4分就是要答出2点以上关键点、5-6分就是3个以上的关键点。
ndent: 2em;">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ndent: 2em;">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ndent: 2em;">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ndent: 2em;">(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ndent: 2em;">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ndent: 2em;">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ndent: 2em;">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ndent: 2em;">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ndent: 2em;">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ndent: 2em;">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ndent: 2em;">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ndent: 2em;">(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ndent: 2em;">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ndent: 2em;">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ndent: 2em;">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ndent: 2em;">(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ndent: 2em;">不能。因为:
ndent: 2em;">(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ndent: 2em;">(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ndent: 2em;">(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ndent: 2em;">(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ndent: 2em;">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ndent: 2em;">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ndent: 2em;">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ndent: 2em;">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ndent: 2em;">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ndent: 2em;">
ndent: 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