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现在是阳历年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说再有几天就是元旦了。虽然,离毕业季还有半年时间,但许多家长已经坐不住了,为即将小学或者初中毕业的孩子择校,坐立不安。
最近几天,一连接到几个家长的电话,咨询孩子择校的问题。其中什么情况的都有。有的是因为孩子太调皮,很难管教,家长怕纪律松散的学校老师们管不了,孩子学坏了,就想方设法地找一个纪律严明的学校,想让老师帮忙管教管教。也没指望出多大成绩,别废了就行,反正家里有的是钱,只要能帮忙把孩子管教好,花多少钱都值了;有的是父母有社会地位、有人脉关系,为了面子,不管孩子成绩好坏,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就是一个从众心理,一门心思地追求名校效应,越不好进越想方设法把孩子弄进去,与其说是给孩子择校,不如说是一种权利的角逐;当然,更多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父母们,他们为了让孩子挤进教学质量更高、师资队伍更强的学校,四处奔走,托人情,找关系,甚至拿出仅有的一点血汗钱,为孩子顺利择校搭桥铺路。
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前途,付出任何心血,都在所不惜,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身边的亲戚朋友大部分存在择校现象,而且,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择校热潮已经覆盖了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全过程。
而择校热的背后,则是学生家长的艰难博弈。一方面,政策上并不鼓励学生择校,为保证教育公平,政府规定每个适龄儿童原则上都应当就近入学,这意味着择校可能需要家长绞尽脑汁在居住地或者户籍上做文章。另一方面,择校也是一场争夺优秀教育资源的战争,比拼的是家庭的实力,家长们为此需要动用金钱和社会关系。对于许多不太富裕的或者社会关系不够硬的家庭来说,在遇到择校问题时,面对着高昂的择校费、公关费,往往焦头烂额、不胜负荷。
我很理解这些煞费苦心的父母,因为我也是这样经历过来的,也曾为孩子的择校绞尽了脑汁。
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候,就为到底送私立还是公立,纠结了很久;上小学时候,又为老校区和新校区纠结了很久;等到小学快毕业了,我们又托人、找关系,一连跑了好几趟外地,最终看重了外地一所名气很大的私立中学,而且签订合约,交了定金,结果最后在当地教育的软硬兼施下,不得不和外地中学违约;初中毕业时候,吸取小学时候的教训,不敢大张旗鼓地择校,一切都是瞒着老师搞地下活动。偷偷地联系、偷偷地报名、偷偷地考试,像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还一再叮嘱孩子,嘴巴一定要严,不准泄露半个字,免得半途而废。
孩子的嘴巴倒是管住了,却在考试前功亏于溃,因为学校要填报志愿,老师规定一律填报本地高中,否则后果自负。
老师的命令对学生来说就是绝对的权威,具有有生杀大权,孩子们一般是不敢违抗的。当时,我们一下就毛了手脚,真怕出现影响孩子升学的严重后果,当时幸好有懂政策的家长,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我们才在政策的允许范围内,咬牙坚持了下来,孩子也为此付出了停课一周、回家反醒的处罚。
后来又经过几轮折腾,当孩子终于拿到衡中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那七上八下的心才算彻底安稳下来,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艰难的择校之旅终于算告一段落。
许多家长之所以择校,是因为好学校能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现在的家庭不比以前,孩子少了,家庭条件好了,人们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因此,择校就在所难免。
好的学校,不仅硬件设施完善、教师管理水平高、还有优秀的同学。在一个优秀的团体中,能够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即使熏陶也能熏陶好了,这是许多家长们普遍认为的。
我当时给女儿择校时候,也是抱着这样的心理的。当然,我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做了很多比较与权衡。
当时想得最多的是关于衡中的制度,那被外界传为监狱的管理模式,我怕一向自由惯了的女儿会受不了,到了那会成为衡中制度的炮灰。据说有受不了退学的,也有抑郁的,这是我最担心的,与其那样,还不如平平安安地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反正就这一个丫头,怎么着也是一辈子。有好多次我都在心里打退堂鼓。
最后,经过多方求证,再加上女儿心意已决。最关键的是我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女儿虽然是独生女,却从不娇惯,且适应性很强,就连她班主任都说把她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没问题。好,既然如此,那就随了她的心愿,趁机也历练历练她,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机会呢。
这就是我的择校的心里路程,说起来容易,经过是非常曲折的,也是前怕狼后怕虎,经过了无数的昼夜难眠。所幸女儿很适应衡中,在衡中得到了历练与成长。这是让人欣喜的。
她的同学,一个初中的佼佼者,到了衡中以后,面对强手如林的学霸世界,越来越自卑,成绩一落千丈,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叛逆、违纪、退学。到现在还游荡在社会,没能返校。也曾是父母、老师眼中的骄傲,如今却连学都上不了,成了街头的小混混。身居要职的父亲受不了这打击,严重抑郁,为此差点丢了性命,看着让人心疼。
我想,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让他们重新选择,他们宁愿选择孩子的普通与平安,也不会再追求卓越了。可是,生活没有回头路,因此在孩子的择校问题上,一定要慎重。
我认为择校不是跟风的事,择校前要知己知彼,量力而行。适合的,才是正确的。
家长毫无选择地通过择校,将孩子硬塞到一群学霸中间,那么有些孩子可能难以与同学产生同伴效应,非但成绩提高不了,还有可能被同学孤立,最后不但学习的快乐丢失了,还会失去信心,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
所以,好的环境未必有好的效果,能力有限的孩子到优质学校就读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遭遇择校问题时,家长还要了解孩子自身的特质,学校的情况,多做权衡,再做决定。
一些普通家庭倾全家之力加入择校行列,难保不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产生攀比心理、自卑心理等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选个好学校没有错,但家长们要明白,学校教育,有传播知识的作用,但是在习惯养成和做人做事方面,家庭教育更加重要。在孩子的一生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代替,永远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家长都不能当甩手掌柜,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而是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这才是最重要的。